后记·宣德(2)(9/10)
翌年春三月,陆愈病卒任上,赐谥号文贞。
四月,徐硕病卒任上,赐谥号文襄,赵轨等人也相继离世。
至宣德二十一年六月,朱高煦留给朱瞻壑的文臣班底彻底倒下,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班底。
七月,朱瞻壑释放于谦,并委任其为兵部尚书。
同时,李贤任吏部尚书,王回之子王彧任刑部尚书,王骜任户部尚书,姚夔任礼部尚书,刘昭任工部尚书。
此外,商辂、彭时、马文升等人入阁。
尽管这一时期的六部尚书与阁臣依旧有足够的能力,但对于属国们来说,他们的表现显然不如洪熙年间及世武帝遗留的那些臣子。
与此同时,随着大明朝在宗藩外交上的不强硬,以及不断发展内部经济的忍让,这让许多属国都对其产生了轻视之心。
入京朝拜的各国使臣也认为当下的大明远不如世武帝时期,朝鲜国王李珦在听了使臣入京汇报后,更是在《朝鲜实录》中评论:
“宣德帝文治有余,武功不足,性格怯弱,以至属国轻视,唯我朝鲜忠顺,远不如先帝。”
“太子文武兼备,然大权不得握,难以施展,才干有失。先帝之遗爱非人,远矣。”
就连临近大明的朝鲜都如此评价,更不用提帖木儿、日本等国了。
宣德二十二年三月,昆仑宣慰司传来消息,日本与朝鲜爆发战事,双方各自投入三万兵力在金水湖作战,宣慰司勒令停战不顺。
五月初,南洋诸国与日本共同对朝鲜在昆仑洲用兵。
同月,东洲爆发土民起义,二十余万土民袭击并洗劫多座城镇。
消息一条条的往北京送达,朱瞻壑立即在武英殿组织了一场朝会。
“唱!”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当唱礼声响起,六十七岁的朱瞻壑坐在主位,前方站着朱祁钺。
在金台之下,于谦已经是难得的熟面孔了,其余的面孔多是生面孔。
“召开朝会,无非就是为了昆仑洲、东洲的战事罢了。”
“尔等有何看法,大可开口……”
朱瞻壑有些懒洋洋的,随着年纪增长,他倒也没有那么在意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