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012(2/5)
役,但能考上的少之又少,慢慢的,大多数人家送孩子认识几个字就够了,并不鼓励他们考科举。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换作以往,谭盛礼会义正言辞地反驳这种情况,哪能因为穷就放弃读书呢,但看过谭家的兴衰后,他无言以对,想了想,道,“县试在即,半途而废太可惜了,你让他们抽空来找我,我考考他们的学问,若有希望就再坚持几年,考上秀才就轻松了。”
桐梓县文风衰弱,县令也不过是个秀才出身,贫困人家生活不易,如果能考上秀才,在桐梓县能生活得很不错了。
谭家德高望重,底蕴深厚,弟弟能受他指点是多荣幸的事啊,谭生津决定今天就把弟弟接回来,明日就去谭家温习功课,有谭辰清指点,县试就更有把握了。
到了镇上后,看谭盛礼不着急去私塾,他也不着急,谭盛礼去哪儿他就去哪儿,活像小跟班。
谭盛礼沿着街道逛了圈,最后进了书店,靠他默书来得太慢,还是得买,但书店藏书并不多,多是启蒙类的书籍以及其他杂书,对科举没什么益处,亦不能修养身心,最后,谭盛礼只买了纸和墨。
纸有些多,谭生津拎过手时感慨了句,“辰清叔,这些纸怕是几年都用不完吧。”
谭盛礼笑了笑,“我倒是希望用得快些,走吧,咱们去私塾。”
私塾是座独立的宅院,前边读书学习,后边吃饭睡觉,私塾的夫子并不住这边,但安排了守门的人,防止晚上学生偷跑出去玩,门口早晚都有人守着,进去前必须通报,谭生津报了自己和弟弟的名字,待门房进去传话,得到夫子允许才进门。
夫子是个头发半白的老人,体态偏胖,脸色红润有光泽,他是认识谭辰清的,整个安乐镇的读书人就没不认识谭辰清的,祖上出过帝师,正儿八经的官宦人家,纵使没落了,仍然有很大的声望,夫子拱手,“亲自过来可是有什么事?”
“不久就县试了,接振业回家温习功课。”
夫子点头,“振业这孩子天资聪颖,是个读书的苗子就是”他有点欲言又止,不知道该不该说。
谭盛礼道,“但说无妨。”
“我观他心思,像是没放在科举上的。”
说起来,谭家兄弟都在他这儿求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