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1/12)
“诸位也去平安街?”袖口丝线磨破的‘乞丐’书生上前, 认真端详着面前这群玉冠洁衣的同窗, 啧啧摇头,“怕是不妥。”
两刻钟后,箩筐木板杂物遮挡的小巷子里, 众人各自整理着身上破洞漏风的衣衫, 顺势将脱下的衣衫藏好, 佩戴玉时, 脸上闪过挣扎, 和前边望风的人道, “既着旧衣就无须佩玉了吧。”古人说以人为镜能正衣冠,而他们以人为镜则不伦不类, 望着手心最喜欢的玉,像烫手山芋似的, 如何都不想佩戴。
“咱们已经穿得这么简陋寒碜,如果连佩玉的习惯都丢掉, 同那乡野浅陋书生有什么区别?”说话的人掸了掸衣襟的灰, 头颅高昂, 神色颇为倨傲。
换作往常,少不得要夸他眉眼飞扬,有睥睨天下之势, 而如今, 怎么看怎么像街头巷尾爱吹牛的老光棍,刚换上旧衣的白面书生们连连叹气,怎么也是书院的风流才子, 竟沦落到了这步田地,真真是世风日下啊,罢了,别扭地佩戴上玉,长叹道,“走吧。”
今日的平安街尤为热闹,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摊贩们的吃食早就卖完了,都舍不得收摊离去,老老实实在街边围着,若有读书人来,他们就默默地往后边退,有那脾气不好的喝斥他们走远点,几人也不恼,陪着笑脸站去边上,静静地等着,谭老爷博学多才,讲学生动有趣,他们听得毫不费力,不知哪日起,每每谭老爷讲学,他们就站在边上听,受益良多。
他们天天早出晚归,甚少过问家里的事,更不懂言传身教为何意,听了谭老爷讲学就明白了,因此隔几日就会早点收摊回家陪孩子。
不得不说,孩子们较以往乖巧体贴许多,厌学的毛病也改了,扬言要好好读书,将来让我做享福呢。
霎时,人群骤然安静,书铺外的台阶上,谭盛礼捧着书,今日讲的是《孝经》,读书人耳熟能详的故事,谭盛礼选的是民间故事,故事不复杂,揭示的道理也简单,这篇文章在场的读书人启蒙后就读过了,儿时读的文章记忆深刻,如今听谭盛礼重新讲这篇文章竟有新的认识,而且经过谭盛礼分析,引出诸多《论语》文章,其意相近,内容不同,谭盛礼融会贯通,随便听听都是篇策论好文。
阳光照着,屋檐的燕子携虫回巢,引得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