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2/6)
听到过他的消息了。
廖逊很像他,尤其那双眼,既有明亮的光,又有无尽的黑暗,谭盛礼扶着他坐下,转身给他倒茶,茶味苦涩,苦味蔓延整间屋,不知是受其影响还是被谭盛礼那句‘你很像你祖父’勾起了往事,他回忆起很多事儿来。
胸口剧烈地震了下,他问,“你听说过我祖父?”
谭盛礼目光微滞,顿道,“听说过,廖大人忧国忧民,在南境为官的十几年里很受当地百姓爱戴,据说百姓们还为其立了碑。”
说到祖父,廖逊心情复杂,“享朝廷俸禄,受帝师教诲,祖父做了他该做的事而已。”
廖逊不记得祖父的模样了,几岁时常听祖母抱怨祖父不顾身体,自己死得洒脱留下她们孤儿寡母被人欺负有段时间,他认为祖父薄情寡义不配为人,直至祖母过世那年留给他一个箱子,里边装的是祖父写的家书,有写给祖母的,有写给父亲的。
信不长,除了报平安多是讲南境的风土人情,看得出来,字里行间常提到那位帝师,说多亏得他教诲有生之年能到南境为百姓做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朝一日南境民风能如京都开化,何愁民心不向呢。
看完那些信,他才知道祖父多年不回家的原因。
“谭”
“唤我辰清吧。”谭盛礼把茶杯放到他面前,没忘记自己如今的身份。
廖逊愣了下,他比他长几岁,但看着老很多,唤名没什么不妥,他却没有,“读书人都唤你为谭老爷,是钦佩你为人,我亦如此。”
“谭老爷,我此来是为公事,要说的话已经在信里言明,还望你再考虑考虑吧。”国子监为天下最高学府,齐聚了京城大官子弟,若能教他们懂仁义知耻辱,京城能太平许多,再者,他隐隐感觉国子监过于追求科举功名而有违朝廷建学初衷,他想纠正其学风也力不从心了。
但谭盛礼年轻,他有的是机会。
“国子监为读书人向往,风气不正,有失其风范。”他直白地说出自己忧虑,希望谭盛礼能肃清国子监不良风气,读书人为天下人表率,如果读书只为名利未免太过肤浅。
“纸上得来终觉浅,我虽为国子监祭酒,却有心无力,你跋山涉水而来,受你教化的人数不胜数,在教书育人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