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女帝(9/17)
景宣也有时间,细阅每一份档案,及到一人时,忽然顿住了。
“明经及第的人,怎么也到了刑狱之中?”她笑道:“传过来吧,朕很想见见。”
刺史应声,又示意侍从去传,不多时,便带了人来。
明经及第,又被授为判佐,想是知晓律令的,景宣如此思忖,便着意出了几个难题考量,这原本是无心之举,不意那刑犯年纪轻轻,却答得精妙,言辞极为精准。
景宣动了爱才之心,神情愈加柔和,笑问道:“因何入狱?”
那刑犯答道:“为人诬告,不得辩解,方才被判刑。”
景宣赞誉道:“仲尼称观过知仁,以朕观之,君可谓沧海遗珠矣,你可愿往鸾台去,做个侍笔尚书?”
那刑犯抬首,由衷感激,年轻的女帝姿态闲适,意态风流,他现下却正狼狈不堪,不知怎么,忽然有些脸红,道:“臣愿意,多谢陛下恩典!”
景宣微微一笑,又去从卷录中看他名姓:“你叫……”
那人深深叩首,道:“臣姓狄,名仁杰,字怀英。”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反对之语,到最后,索性由她去了。
世家把持权柄,早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自李政起,便有意扶持寒门,打压世家,等到景宣这儿,才算是大功告成。
女帝登基之后,在三省六部之外,另设鸾台,作为自己的私人智囊团,选纳有资质的年轻人进入其中,对天下各州郡的一切事务进行参详,包括但不限于军事、农桑、水利等事。
若有人能提出切实见地,即刻就会被授予官职,或地方,或中枢,得到重用,甚至不乏有凭借自己能力与女帝赏识,寒门出身,而登顶宰相之人。
鸾台初设时,不过十余人,等到最后,却一跃成为囊括近二百人的、由来自天下各州郡的年轻干吏们组成的庞大组织,因为可以直达天听,鸾台尚书们品阶虽不高,却都是极炙手可热的人物。
因为鸾台尚书们都颇年轻,又是常伴女帝之侧,更不乏有美男子充斥其中,朝中不免有些风言风语流传,说满台尚书,尽是天子裙下之臣,景宣知道后,不过一笑置之,连太上皇与老太上皇都不说什么,就更没有人去触及这个霉头,说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