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1/5)
邵璟最终还是将那近一百两银子塞给了沈文晖, 怕他拿着银锭子不方便, 干脆带来的时候便换成了一张面额一百两的银票,凑了个整数。
沈文晖推辞不过, 算是收下了, 邵璟走后, 捏着手中这张薄薄的银票, 心中难得有几分感慨。
前世的他,官途坦荡, 虽说大齐给官员发放的俸禄也不能算做多吧,但至少勉强维持一家的生计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样下去也不是个长久的办法,更何况他与闻氏形同陌路, 怎可能用闻氏的嫁妆贴补家用呢?后来,总算是靠着先前家里的一些积蓄,买了个小铺子, 借着现代的眼光将生意做得红火起来,慢慢才攒下了些家底儿。
说起来,沈文晖已是许久都没有过缺钱的感受了, 这次他也打算效仿旧法, 生财有道, 方可源远流长呐。
沈文晖的打算沈家人心中并不清楚,但多少也曾为家里的境况发过愁, 沈老爷子做的是木匠活儿,这是门儿所谓的“一月不开张,开张吃一月”的手艺, 只因着寻常人家也只有嫁娶之事和搬新家的时候才会想着打些家具。
再加上沈老爷子毕竟上了年纪,再出去奔波操劳、上门做木工活儿,家里人心里也不大情愿。
家中的另一收入来源则是沈明泽当先生的收入。沈明泽更喜好教书的工作,却不大爱和那些孩子的父母打交道,也不爱管私塾里食宿这些繁琐的事情,也就不大适合去自己开办私塾,因而他实际上是开私塾的朋友聘请回来的教书先生。
京中想送自家孩子去念书、多认几个字的人家虽然不算少,可天子脚下,科考一途无望的读书人又何止几个,如此一来,沈明泽所在的私塾收到的学生也不算多,每月也就只有三两银子的进项。
家中的家务活儿一般都是宋氏带着沈毓宁在操持,沈老太太哪怕是自己要动手,宋氏也不大让婆母进厨房。除此以外,宋氏作为秀才公家的闺女,除了识字之外,女红倒也是十分不错,毓宁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在绣坊里偶尔接点儿绣活,每个月累积下来,倒也能多少补贴些家用。
夜晚,沈明泽和宋氏的卧房中,夫妻俩也在商议着。只听宋氏道:
“他爹,你说,我们是不是该想想法子多赚点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