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1/5)
用过了小馄饨,眼见着路边的摊主都陆陆续续地将自家扎的花灯挂上去了, 沈文晖便从荷包里掏出来一碎角银子放在桌子上, 看摊主还在忙活着, 一行人便悄悄地离开了。
走在街上,帆哥儿见了不少同他一样被父亲架着的同龄小孩儿, 登时更加开心了,还乐呵呵地朝人家打招呼,阿爹才不会这样抱着他呢,只会说他是男子汉大丈夫,不能再窝在娘亲、姐姐怀里撒娇了。
想到这儿,帆哥儿不自觉地动了动鼻子, 哼, 他长大了肯定是男子汉大丈夫,可是现在他还小嘛,小男子汉就不能撒娇了?这么一算, 还是姐夫好。
沈文晖可不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觉之间便俘获了小舅子满满的好感度, 看着因为人多紧紧扯着他衣角的小姑娘, 心下一软,柔声道:
“看看, 可有哪个花灯是喜欢的?若是都没有的话,我们就去明月楼看看今晚他们家的花灯做得如何,争取给你赢一盏回来。”
转头对毓宁说话时,便是又恢复到了平常的声音,念及她年纪大了, 或许不大会喜欢花灯这样的小玩意儿,便道:“既然出来玩,那便大大方方的,有什么想买的,不拘是吃的、用的,都跟哥哥说。”
明月楼,据说是取自“欲上青天揽明月”这句,平日里也就是个喝酒吃饭的酒楼,顶多是比旁人家装饰得再华贵富丽、面积扩得再大些罢了,可自打几年前,东家办了一场活动之后,每逢元宵节,明月楼便显得格外热闹。
也不知它背后的主人是怎么找到这般手巧的匠人,总之,明月楼外头会在元宵节这天晚上挂上两排的花灯,只要猜中挂在上头的字谜,便能将那花灯免费带走。
此外,这两排花灯中还有一盏定然是当晚扎得样式最新颖、最结实的,瞧中它的人可不少,可除了必要的猜灯谜这一关以外,还须得对上东家留下的一副对联才可。
据不知是哪里流传出来的小道消息来说,以往拿走这盏花灯的大多数书生,都已然得中进士。
虽然沈文晖没太想明白,科举又不考字谜、对联,能否答得上来和会试能有什么必然联系,可这并不妨碍那些寒窗苦读十几年的书生将这当做证明自身才学的一种途径。
更何况,退一万步来讲,哪怕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