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7/12)
,老师说我的文章火候还可以,此番下场,能中那是再好不过的了,若是不中,左右我还年轻,就当积攒经验,下次再来了。”
这话当然是现编的了,以老师程勉的脾气,怎么可能容许自己的关门弟子如此丢他的颜面呢?原话自然是“若是不中,便不必来见我了”。
邵璟微微一笑:“耀之这话也太过谦虚了些,以程太傅的才华,他口中的‘可以’那分量可是不一般呐,如此看来,为兄便静等着传来耀之金榜题名的好消息了。”
正如邵璟故意漏出的口风想要让沈文晖有所察觉的一般,沈文晖果然也不负他所望,敏锐地捕捉到了关键的字眼:“听起来,世瑜兄和老师很是相熟了?”
话里的语气带着几分犹豫,想来也是,一个是当代大儒,官至太傅,桃李满门,另一个则是经商的年轻人,哪怕家中家财万贯,可是也丝毫没有可能搭上太傅的门路啊。
邵璟略带窘迫地轻咳一声:“其实,为兄有件事情从相识初始便未曾向耀之坦言过。”见沈文晖以一脸疑惑的表情回望着他,邵璟紧接着便道:
“其实,我本名并非王景,随父姓邵,单名一个‘璟’字,家中行三。之所以对程太傅比较熟悉,乃是因为太傅还未辞官之时,有幸在小时候短暂受过太傅的教导。”
“邵”乃国姓,再加上新帝即位,在科考中为表示尊敬,他的名字也要避讳,试问天下学子还有哪一个不知道崇光帝的真实名姓的?再加上除了皇室子孙,还能有谁劳驾太傅亲自教导?这桩桩件件,无疑都表明了邵璟的真实身份。
见沈文晖一脸恍然大悟之色,邵璟这才紧接着解释道:“为兄并非刻意隐瞒,只是初相识之际不便吐露身份,后来却又没了机会,这才一直拖到今日向耀之挑明,望耀之莫要介怀。”
从一个皇子的角度来说,邵璟不想同沈文晖离了心,乃是因为此人是他难得脾性相
投的好友,虽说初见之时都在互相试探,到了后头却越发有种一见如故、知己难得之感,这种感觉是从两个自小陪他一起读书长大的伴读身上从未体验到过的。
而从一个皇帝的角度来说,他也的确不想失去这么一个确是一心为民、满腹才华的好帮手,或许现在来谈左膀右臂为时尚且早了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