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2/5)
若是能够轻易这般被解决,只怕崇光帝也要对手下现在用的人的才能产生怀疑了,因而,题目想要答得有新意,着实殊为不易。
不过,题目再是有难度,殿试的时限却是固定的,时间并不会因着考生们是否有思绪而有一丝一毫地手下留情,时间一到,即使有些人似乎对自己的文章还有几分不满意,可内侍还是毫不留情地收走了他们的文章和稿纸。
殿试的结果自然是过几日才会公布,看着考生们行了一礼之后规矩地退出了保和殿,殿内便只剩下了这几位主考官,自然便是六部尚书了。
先前会试中的主考官为了避免他们因着相似的文风而有所倾向,崇光帝便没喊他们,当然,这六部尚书里头,有一心一意跟着太上皇的,自然也就有愿意向他示好的。
六位尚书大人先是在一堆收上来的文章中挑出来自己觉得最为中意的放在一旁,这才接着看剩下的。
这收上来的文章自然也是有讲究的,分别按着会试的排名分了三个批次,他们看文章时自然也就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除了当真殿试中发挥极佳的,剩下的则是顺理成章地分别被划归到二甲、三甲的行列;至于一甲,自然是由圣上来定夺的。
作为礼部尚书,同样也是主考官之一的闻大人,在翻阅到这个名叫“沈文晖”的学子的文章时,心中在某一刻起过一点不知名的小心思。
不过,他只是稍稍愣神了一瞬,圣上却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似的,锐利的目光立即向这里看过来。
闻大人自己心虚,也觉得这不过是自己疑神疑鬼的错觉罢了,打消了方才心中升起的那个荒唐的念头,将手上的这篇文章抽出来,放在了一旁。
工部尚书于廉算得上是“慧眼识英才”,也是六部这几位官职最高的尚书大人们之中,唯一一个从始至终都跟着崇光帝的,只因着他也是难得的只一心一意守着正室夫人过日子的,对当时的三皇子自然要多了几分好感。
工部怕是除了户部之外,最清楚湖州水患的难缠的人,户部或许是因着每年大笔流出的银子才得知的,他们工部,却是实打实的几乎每年都会派人过去修缮巩固河堤。
这项大工程可算是个苦差事,工部里头没几个人愿意揽这个活儿的,于廉作为尚书,对底下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