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参将体面,直取县城!(4/4)
两万,甚至可能超过两万!
因为难民多,县城守卫颇为森严。
东、南城门外都驻扎着上百乡勇,又有衙役收取门税、检查行人车辆。
城墙高达两丈,城门楼更是有三丈多高,上面也有乡勇站岗、巡防。
不过乡勇们看着并不怎么精锐,甚至可以说没什么精神头。
最重要的是,从县城这边的反应来看,似乎还不知道官兵在天目山大败的事。
刘升想想就明白了。
随官兵去剿义军的乡勇都征自县城周边的村庄堡寨,对天目山周边地理并不熟悉,被打散了不说,还丢失了粮草,想要走一百多里路回到确山县城可不容易。
即便是回来了,绝大多数人也会先逃回各自村寨附近躲着——逃兵、败兵不光彩不说,还有可能被惩罚。
至于说乡勇中出现极个别的猛人,还很忠于大明朝廷,逃跑后以最快速度赶回县城向知县报信这种事,发生的概率太低了。
县城这边还不知道王应泰兵败的消息,倒也在情理之中。
回到营地后,刘升便招来手下的几名亲军队长和几名哨长,道:“县城戒备挺严的,我们按第二计划行动吧。”
“遵命!”
一个多小时后。
东城门外。
日上中天,正毒辣。
乡勇们都避进了城墙边的凉棚内吃午饭,边吃边抱怨——
“娘的,又是小米粥!”
“还这么清,都能照见人影儿了。”
“天天吃不饱,俺们哪有劲儿在城门外站岗?”
“···”
乡勇们也只敢抱怨几句——他们还有的吃,甚至能领到些粮食给家里。不像外面的饥民,每天不知饿死多少。
衙役们已经吃过,见大中午的没什么人进出城,便都懒散地缩进城墙阴影里。
正准备靠墙睡个午觉呢,就瞧见好几百人向城门快步走来,还都手里拿着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