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烟雾弹,破汝阳!(2/6)
夷大炮,其靠近护城河前,城头兵卒不宜太多,末将恳请先调部分营兵去马道(可推车、走马上城墙的斜面楼梯)和城下待命。”
汝阳大城当然不可能仅靠几千营兵包揽一切防务。
营兵之下还有乡兵。
所谓乡兵,是由知府、知州、知县招募民壮训练而成的,也有粮饷,只是比募营兵少得多,但克扣很少。
乡勇则是由乡贤士绅、地主豪强训练的,属私人或小集体武装,基本上只负责保卫家乡、维护乡里治安。
乡勇基本上没有粮饷,即便是出征在外,也只是管吃的。
但如果打了胜仗,则可能会有奖赏。
至于说劫掠百姓,只不是在自己家乡,此时绝大多数军队都会干,并将其作为当兵的额外福利。
汝阳有三千六百名乡兵,其中三千人名义上是傅汝为这个知府征募并统领,但实际上乡兵训练、指挥都由朱国宝一手负责。
一则朱国宝懂些军事,傅汝为又恰好不喜欢领兵打仗。二则,朱国宝这个通判比较强势。
如今这些乡兵有一千在城墙上,一千在城中守卫官府武库、粮仓、府衙等重要设施,还有一千夜里守城的在歇息。
另五百乡兵则是文师颐以汝阳县衙的名义征募的,除负责保护县衙的几处重要设施外,如今主要责任是协助捕快、衙役维护城中治安。
作为府城,汝阳城内有近十万人,城池大、街道多,维护治安可是需要不少人手的。
听说府衙一直准备再划分出个汝南县,效仿京城和南方一些大城,变成两县附郭,好方便治理。
可惜出于各种原因,此事一直都只是计划,没能真正实行。
营兵在原募营参将王应泰兵败天目山后,增加到有四千五百多人,但同样有一千多夜里守城的在轮休。
城墙上的营兵只有两千多人,平均起来就是每面城墙六百多人,还有几百人充当预备队。
实际上,因为西、南方向没有敌军,所以每面城墙上只有两百乡兵和一百多个营兵把守。
其余官兵都在东、北两面城墙上。
崔振提议让部分营兵退下去,无疑是想让乡兵充当顶住炮弹的主力。
朱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