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战报,谢大帅恩典!(2/5)
是起到了不小的带头作用。
也只有经历过这类激烈战斗,崋部义军才能逐渐蜕变为真正的精锐。
刘升正感慨着,便有亲卫报告之后进来。
“启禀大帅,张献忠部正在拔营离开!”
“哦?张献忠终于要走了吗?”
刘升并没有过早下定论,而是亲自到西城门楼,用望远镜观望。
只见张献忠部确实在拔营,向尹集所在的那条官道而去。
骁骑卫虽然都被派去护送船队,但襄阳城这边刘升还是留了一队斥候。
待张献忠部都消失在视野中后,刘升便派出十名斥候远远追踪,了解其去向。
到了次日,这十名斥候才赶回来。
禀报说,张献忠部在余家湖附近渡过汉水,向东北方去了。
刘升也懒得继续派人去探查张献忠具体去向——只要张献忠离开了襄阳城一带,后续去哪儿,做什么,就不关他的事了。
至于说“张献忠觊觎崋部在襄阳城的缴获,在南阳搞埋伏”这种情况,刘升也考虑过。
张献忠若真有这想法,来就是了,他和崋部义军并不怯战。
二月十六,运输船队及护送的七营常备军、骁骑卫以及一万余民夫,再次来到襄阳城。
二月十七,义军将在襄阳抄缴的金银财宝,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物资都装船后,便全部离开襄阳城。
当然,这次刘升也没忘记强行收编襄阳城的工匠。
襄阳城这边也有大明一个军器局,除了有众多铁匠外,其他各类工匠也不少。
最终被义军强行收编的各类工匠约有两千余人,算上这些工匠的家人,则有八千多人!
崋部义军离开不过三日,左良玉部三四万兵马便来到襄阳城外。
发现襄阳城只有一千多乡兵守着,左良玉立即不客气地带兵进城,临时接管了这座重要府城。
左良玉部军纪败坏是出了名的。
因为左良玉的麾下除了他从辽东带出来的官兵,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投降的流寇、贼匪,此类出身的官兵既多且杂,便是左良玉也难以约束。
何况左良玉本部的军纪都不好,又何谈约束附属小军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