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开民智(5/6)
谀奉承之徒甘为他人手中刀俎,为人驱使。”
“可若大部分百姓皆是有慧,想来也能省下许多事端。”
朱标没有说的是,倘若百姓都能有慧。
那史书便不是文人士子一家之言。
被文人士子厌弃鄙夷的人,起码在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评价。
这样一来,似老朱这样爱民的君王,后世评价便不仅仅是擅杀功臣,残暴严苛这一种声音。
而千里赏烧鹅,赐死徐达的荒唐笑话,便也不会出现。
当然。
朱标也知道一旦百姓开智,朝廷再想诓骗便也十分困难。
可话说回来,倘若后世大明真到了需要欺瞒、诓骗百姓的份上,那这样的大明朝是否存在也不太重要。
朱标虽没有伟大到想让华夏百姓人人如龙,可明辨是非的基本能力,朱标还是想让百姓能够具有。
“若你想好如此,那咱便也不多说什么。”
“只是你要明白,此时你所做之事,日后多半会是个麻烦。”
“儿子明白!”
见朱标心意已决,老朱随即作罢,不再就此事多言。
只不过。
老朱方才的疑惑还没有说完。
“标儿,方才那沈三石说,此次百姓是否购买保险全凭心意。”
“待到出现灾年,见购买保险的百姓得朝廷商会补偿,其他百姓自然也就愿意购买农业保险。”
“这说法不错,可你为何不准?”
“这个乃是因为朝廷缺钱。”
“缺钱?”此言一出,老朱有些错愕的看向朱标。
若说先前大明缺钱,老朱自然也是相信。
可如今海贸得利数千万,大明怎会缺钱。
再者说了!
农业保险一事,本就是朝廷需要拿出大量钱财。
毕竟一旦出现灾年,朝廷必须的赈济粮要发放不说,还需补偿购买保险的百姓损失。
倘若真是为了钱,那不推行此法才是最为合适。
也是看到老朱面露不解,朱标轻笑一声,随意说道。
“爹,您觉得出现灾年,补偿百姓损失的银子从哪儿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