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刘大夏(2/3)
当谏也,旧案虽存,亦当煅之。”
郑和下西洋是花了钱,可赚的更多,不然朱棣修建京城、七征漠北的钱哪儿来的?怎么能说于国无益呢?
不过大明的文官就是这德行,刘大夏还算是好的了。
早些时候于谦打赢了京城保卫战,朱祁钰给他升了品级,马上就有文官上书劝谏,说于谦又没啥功劳,凭啥升官?许长生听到这话的时候人都傻了,还能这样睁眼说瞎话?
项忠也跟刘大夏一个想法,于是上奏朱见深,说海图找不到了。
没多久,消息就传到了许长生这儿,许长生当即冷笑,“依《大明律》,凡弃毁制书及起马御宝圣旨,起船符验,若各衙门印信及夜巡铜牌者,斩!他刘大夏有几个脑袋敢烧海图?”
“何况妥善保存档案文书乃是兵部的职责,他们说句找不到就完了?”
“就算京城兵部架格库找不到也不要紧,当年这套海图可是抄录了好几份,南京兵部那边也有,派人去取就是!”
许长生摆摆手,让人把这些话带给汪直!刘大夏也就忽悠下汪直这样不了解情况的,可骗不过他去!而且他手上还有王景弘的《赴西洋水程》呢!要是南京兵部也抵制,那就让王景弘的后人把书献上来。
把人打发走,许长生回想起刘大夏的资料来。
这个人非常复杂,从大明文人乃至百姓的角度来看,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官,品行正直、为官廉洁、也有真才实干,他被罢官的时候,当地老百姓流泪相送。
然而后世却将他称为华夏民族的罪人,说他烧掉了郑和的海图,让华夏错过了大航海时代。
客观来说,这口锅太大刘大夏背不起,错过大航海时代是多方因素的共同结果,而他也没有烧掉海图,原因就是许长生刚才说的,烧这些东西是要杀头的,而且海图不止一份,只烧京城的没用。
郑和海图实际上也流传下来了,明末茅元仪的《武备志》里就有相关图纸,如果真被刘大夏所烧,茅元仪又是从哪儿弄到这些图纸的?
这口锅不能全怪刘大夏,另一个贻害后世的责任则铁定和他有关,弘治六年,黄河在张秋堤防决口,朱佑樘派遣刘大夏为前往治理。
刘大夏干得不错,在黄陵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