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教谕和巨木(2/3)
的,官不官的无所谓,主要是我这一身所学终于可以派上大用场了!若是能跟师父一样,教出一批有用之才来,我也就知足了!”查冠清满脸笑容,让他当这个教谕比当知县还开心。
“此言差矣!虽然只是个八品官,可要是让人知道,学好算学、制图也能当官,那愿意研习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如此你和你师父的学识才能更好地传下去!”
许长生安排他来当这个教谕,可不仅仅是为了造船,同时也有激励更多人学习科学的想法。
船政艺圃除了他这个八品的教谕之外,还有九品的博士,尽管只是一些芝麻绿豆大的官儿,可终究是官身,对那些考不上举人、进士的读书人还是有些吸引力的。
而且大明也不是所有读书人都想考进士,吴敬、查冠清这样的人尽管不多,却并非没有,如果能把一些对科学技术感兴趣的人吸纳进来,那这所学堂就办得直了。
“师叔是来做买卖的?以师侄来看,师叔若是办个教人做买卖的学堂,肯定也是学子盈门!”查冠清对许长生尊敬却不畏惧,俩人在一起的时候还能开点玩笑。
“朝廷要下西洋,这么大的买卖我怎能放过?前些年我屯了一批巨木,这时候正好派上用场!”许长生就是用这个理由来福州的。
后世有一种观点,说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有一个原因就是前几次下西洋把大明能造船的巨木都砍光了,导致后来就算想下西洋也没有合适的木头。
这一说法并非事实,别的不说,前些年郭琰在福州造了上百艘下番海船,这些木头是从哪里来的?
宝船用的木材有香楠木、杉木、红椎木、铁力木、黑木杯裂香等等,除了用作舵杆的铁力木和用作桅杆的杉木要求整根丈到七八丈大木外,造宝船并不需要什么特别大的木材,绝大部分都在二三丈以内;这些大木,一直要到明朝灭亡二百年后才濒临枯竭。
至于楠木,明朝主要是为了利用长江水系放木,所以采伐才局限于长江水系的上游地区;而即使到万历年间,仍有大量野生大型香楠木分布在湖广四川的深山之中;不仅如此,在福建广东等地,也出产楠木,只不过需要用船运走海路运送,成本太高罢了。
况且,郑和下西洋,一路上还在到处砍木材加买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