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建设新港(4/6)
一个石碾子,中间有洞,洞里面穿过一根粗铁棒,作用是防止石碾子滑落伤人。
这根粗铁棒下端是一个锅盖那么宽的平面套筒形状,正好套在木头的顶端。锤头向下砸落的时候,也是砸在这个铁器上。
施工起来发出“咣咣”的响亮声音,在海面上不绝于耳。
根据此前划着小舢板探测的水深,栈桥至少要向前再修85~100米,才能够达到浅潮10米的水深。
这样的水深,可以容纳六至七千吨货轮顺畅的进入卸货,而不用担心海潮退下搁浅。
冯国辉对码头的建设进度相当满意,但洋灰的使用量惊人,西班牙商人带来的210吨洋灰已经用去了大半。
好在冯国辉后续又订购了500吨洋灰,最迟1~2周时间,就会用胡氏家族的货船运达,不会耽误工程进度。
负责码头营建的是一位华人老工匠,名叫郑大安,此前没有修建过码头,但修建过多座城池和大户宅邸,经验极其丰富。
“老安头,若今后我在山头上修建炮台,那么这岸上的仓库修在哪里为宜?”冯国辉一边走着一边问道。
郑大安是经历过数年长毛之乱的老手艺人,不是战火波及,颠沛流离实在活不下去了,也不会拖家带口下南洋求一条活路。
冯国辉这么一说,郑大安就知道他的意思了。
想了一下,郑大安回答道;
“东家,老朽猜测您可能是担心到战火波及,所以想寻一个稳定的所在。
恕老朽冒昧直言
若有这样的担心,那么仓库还是修在泗水城内为好。
城内据此颇远,什么样的鬼佬大炮也打不到,岂不是两全其美。”
冯国辉点头说道;
“老安头你说的对,在一些价值不那么高的货物,可以储存在码头边,毕竟这里更方便装卸,又是自家的地。
现成的苦力能把房子盖起来,反正又花费不了什么,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郑大安听了以后,毫不迟疑的手向前一指,说道;
“若是这样,我觉得修在几个小山包后面为宜,地方也足够大了。
将那片山坳清除一番,腾出来的地方足够修建四五排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