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铁山军校(2/6)
起来,城镇规模比年初增长三倍有余,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87万人。
远远看上去街道宽阔,建筑林立,黄昏时分钢铁厂和其他企业下班后,街道上的人潮汹涌,各家商铺开门做生意忙的不亦乐乎。
街头巷尾传来浓浓的烟火气息,饭馆酒肆人满为患,一片欣欣向荣的工业城市气息扑面而来。
据六月底统计
铁山镇已经发展出各类企业1321家,从钢铁制品到蒸汽机,从船锚,螺旋桨,钢缆,农具,锅具,服装到枪械制造,再加上饭馆酒肆,茶楼妓院,典当中医,日用百货等等,可谓是门类齐全。
更难能可贵的是,整个铁山镇的居民九成九都是华裔,城镇治安在整个南洋军辖区首屈一指。
那些在铁矿山,选矿厂,焦煤窑,砖窑干活的两三万名土著苦役犯,并不算铁山镇居民,寻常也没有机会到镇上游荡消费,基本看不到人影。
汹涌的华人移民潮,让南洋军政府苦并快乐着。
如今在南洋军政府内,最辛苦最忙碌的就是移民署官员,他们将办事机构直接迁到港口,实施抵港登记,立档,教育分流,至地方政府接收,安置跟踪一条龙服务,并且实施专人负责制。
也就是说一批华人新移民抵港,300人分流安置到内陆梭罗市,那么在履行港口移民署的一切手续后,移民所还会派遣专人领队,陪同这300名华裔移民前往梭罗安置。
每个小队约三到四人,设置一名领队。
他们负责全程安排交通工具,比如从泗水至岩望目前已经开通了钢轨运行的马拉列车,那么领队负责安排乘坐哪一班马拉列车。
抵达岩望后,有一段从岩望至梭罗约180多公里的路程,需要步行抵达,一般需三天时间。
那么移民署领队需要在岩望城获得当地移民署分支机构的支持,300人需领用三辆骡马大车,运载一路所需的粮食,洁净用水等物,让体弱者走不动时可以暂时搭载马车。
抵达梭罗后,移民署领队需要向当地交接新移民,并且跟踪安置情况,最后与当地移民安置机构签署交接文件,确认后返回。
这算是完成了一次移民安置任务,而每一个移民署的官员,每个月都需要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