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赵匡胤(2/3)
。柴荣病重时,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
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或北宋。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选派得力将领戍边,防御辽和北汉,同时派遣主力南征,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
针对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问题,他两次“杯酒释兵权”,逐步削夺禁军重将兵权;设枢密院与三衙以互相制约,选调各地精兵编入禁军,以削弱藩镇势力;颁行禁军更戍法,使将不得专其兵;实行精兵政策,加强训练,严格纪律。又在进行统一战争的同时,调整文武关系,改革官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后定谥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
各时空:
“这是在外十六年?对于皇帝来说,这也不短了…”
“到底是南汉还是后汉啊?这是一个朝代还是两个朝代?”
“啧啧啧,这也是篡位上来的~”
“受恩于人,又夺人皇位,怪不得会害怕武将……”
“这统一过程有点难啊!这么多国家……”
嬴政:“朕灭六国,他得灭十六国~”
“这法子没问题啊?怎么就是重文轻武了?这不就是约束兵权而已~真的差点被蒙蔽了……”
“那后人为何说他重文轻武?就是因为杯酒释兵权?”
“其实,我看史书,我觉得是人有问题,他弟弟太狡猾了,北宋都是他弟弟的后代,一个比一个差劲~”
“我也觉得赵匡胤不能和宋朝的皇帝在一起评价,太掉价了~”
赵匡胤看了一下自己的简历,吃惊的道:“说唐太宗皇帝去的早,我咋比他还早呢!这还北伐什么?就剩下几年时间了,还能北伐成功嘛?”
评论:
赵匡胤是中华历史上最文明的帝王,最心软的帝王,而且武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