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重组改制(2/3)
套,北击蒙古,多次击败林丹汗部。
崇祯中期,南征张献忠,五天内三战三捷,致使张献忠部元气大伤。
郑崇俭南征北战未曾一败,后因年老体衰辞官,朝廷不许,令其返回关中,命杨嗣昌接替郑崇俭。
杨嗣昌早年失信于贺人龙,贺人龙对其军令阳奉阴违,致使被困于深山的张献忠,罗汝才部逃进四川,从此四川大乱。
结果,郑崇俭因曾担任贺人龙上司,不出意外被崇祯处死。
他非天启,亦非崇祯,决不让悲剧重演。
故而,他深思熟虑后决定把五万骁骑营交给郑崇俭。
朱由校目光灼灼,语重心长说:“有诸卿辅佐,我等君臣齐心,必能披荆斩棘,无往不利。”
“即日起,郑崇俭担任骁骑营总兵官,统领五万骁骑营,梅之焕任神机营总兵官,统领五万神机营。”
“王家桢进四卫营,担任总兵官,朱大典从旁协助。”
闻言,梅之焕,郑崇俭,王家桢,朱大典倍感意外。
京营,四卫军,十四万战兵,包括十万秦军。
或许梅之焕,郑崇俭,朱大典还不清楚,王家桢担任过榆林兵备道右参政,和陕西布政使司参政,他非常清楚西北的精兵强将桀骜不驯,驭下有方能练出所向披靡的劲旅,驭下无妨,军饷不足,将成为动乱之源。
眼下皇帝对他们委以重任,即使机遇也是考验。
四人不做犹豫,作揖谢恩:“谢陛下隆恩,臣等万死不辞。”
朱由校示意梅之焕几人落平身,面色和煦说:“诸卿皆为国之肱骨,断不能死。”
明末不缺善战之人,怎奈崇祯缺乏耐心,紧要关头乱杀人。
梅之焕遭贬,王家桢更惨。
天启朝巡抚甘肃,王家桢击败骚扰边地二十余年的松山部,升户部左侍郎。
崇祯元年,辽东兵士因军饷发生宁远兵变,巡抚毕自肃自缢身亡。
王家桢遭受无妄之灾,被罢官削籍。
崇祯九年,朝廷想起王家桢甘肃之功,起复为兵部左侍郎,代替卢象升讨伐起义军。
当时流贼四出,王家桢竭力征讨,崇祯帝却颇为不满,次年命熊文灿总理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