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陈祗被查(2/3)
。
陈祗笑道:“我记得休昭兄的官职是侍中,不知何时又在相府挂职了?”
董允面皮一红,有些生气:“奉宗跟了赵骥不久,嘴皮子倒是比以前厉害了,哼,丞相奉先帝遗命托以国事,朝廷百官有何人是丞相不能指派的?”
“兄言是也,是小弟失言了”,陈祗起身长鞠一躬,然后边昂首往外走,边指着同来的兵士和董允聊到,“其实兄长派人唤我过去便是,哈哈,何必兴师动众”。
董允将陈祗带到官衙,好心劝说道:“奉宗,我已查明,你随赵骥平定南中后,曾在返回成都前滞留滇池数月,说吧,你在滇池干了些什么,只要你实话实说,我就保你无事”。
“多谢休昭兄”,陈祗听说听教,“那我就实说了,我是去教蛮人部落炼铁”。
“你……”董允没想到陈祗交待得这么快,被打乱了预定的问话节奏,呛了几声才又说,“是谁叫你教他们的?”
陈祗愕然:“当然是奉丞相之令呀,相府不是明令让传授南中蛮人农、工技艺吗?休昭兄不知道?”
诸葛亮治理南中的政策和原本的历史并无不同,他认为南中之所以易乱,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力落后,导致物质供应不足,所以平叛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向南中地区输出先进的生产技术,就连后世的中学历史课本上都记载了诸葛亮教蛮人纺织的事情。
在南中地区的生产力进步后,诸葛亮广开蜀地和南中的贸易,从南中地区大量收购马匹、皮革、铜铁和生漆等物资,既稳定了南中秩序,又保障了军需,还能取得税收。
董允当然知晓诸葛亮治理南中的政策,他也明白陈祗这是在故意曲解钻空子,于是追问道:“但铁是禁榷,难道也是丞相让你私营的?”
陈祗失声哑笑:“休昭兄这是哪里话,我可没有私营铁坊,只是传授技艺而已,那些蛮人学会炼铁后自该去官坊做工,与我何干”。
“再说了”,陈祗补道,“朝廷也没有强令南中严行禁榷之法,据我所知,朝廷从南中收购马匹、生漆等物也多是从民户手头直接采买的,此乃大善之举,不知养活了多少南中部民”。
“南中以前也产铁,但产出并不高,为什么你们去了南中后就突然有大量的低价铁涌进市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