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会战司马(2/3)
近征收补充。
等诸葛亮再次发动第五次北伐时已经是两年后了,而且这一战中蜀汉军队的粮食保障明显不如第一次,在抢收了陇西麦子的前提下,最后仍然躲不过粮尽而还的结局。
现在,因为有了赵骥的支持,诸葛亮不用如原本那般强压内部反对孙权称帝的声音,也就具备了和东吴讨价还价的资本,因此从孙权那边要来了能支撑他再次北伐的粮食。
万事俱备,诸葛亮已在汉中蓄势待发,孙权也在筑台准备登基了,而赵骥则按照自己的计划抢在诸葛亮之前向曹魏发起了攻势。
赵骥亲率大军进入河东郡和当地驻军会和,这么大的动作当然躲不过曹魏细作的耳目,一时间整个魏境风声鹤唳,曹叡急令司马懿率五万大军出洛阳迎战,毋丘俭也提兵两万进驻上党郡襄垣县,视情况再决定是否出壶关南下。
按照参谋部拟定的方案,赵骥带领大军在茅津渡北岸扎营,然后就深沟高垒不再前进,邓芝则分去占到全部一半兵力的万人兵马由此北上,朝着壶关方向前进。
魏军探马很快就把汉军的行动侦查清楚,相关军情以最快的速度摆在了司马懿的案头上。
“子元,你怎么看?”司马懿习惯性地先考教起自己的长子,这既是征询意见,也是对家族接班人的培养。
司马师沉默了一阵才答道:“赵骥此举甚是古怪,他的兵力本就少于我军,自保尚嫌不足,居然还主动出击,而且还分兵,这实在是大违兵家之理呀”。
司马师用手指在地图上点点茅津的位置又说:“不过赵骥驻军的地点选得很好,在这里,他可以占据地利隔河而守,他兵少补给线又短,久峙于我不利,而如果我军强攻的话……曹真已经在这里吃过亏了,父亲也很难比曹真做得更好”。
司马懿点点头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你在这个年纪能看到这一层算是不错了”。
司马师闻言一惊:“怎么,父亲的意思是赵骥驻军茅津还另有更深的用意?”
“如果我军不具备野战击破汉军的实力的话,那就只能退回关内分兵守关,而从茅津无论往箕关、函谷关、伊阙关都不远,赵骥随时都可以集中兵力攻击三关中的任何一处,此颇得蓄势待击、引而不发之妙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