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江上交锋(2/3)
型中心作为杀伤输出的载体,至于冲阵近战的角色一般是由中小型战船充当的,艨艟用于承伤和撞击,斗舰用于搭载水兵跳帮肉搏,失去中小型战船掩护的楼船单独遇敌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
汉军水将居然敢以楼船为矢来展开攻击,这与把脑袋送到敌人刀下有何区别。
朱然命令自己的儿子施绩率领前军出击,争取先行击沉或俘获对方位置孤立突前的楼船。
针对楼船吨位大、吃水深、操纵不灵活的弱点,熟悉水战的施绩下令艨艟靠前,隔断汉军楼船与后方中小型战船之间的联系,然后由自己乘坐的楼船进行对射,掩护本方斗舰贴近敌方楼船两侧打接舷战。
艨艟是船身蒙有牛皮、船身狭长的快船,在战场上航速快、承伤能力强,专门用于直接冲击敌船,东汉大儒刘熙所着的《释名》就记载这种船“以冲突敌船也”“矢石不能败”。
施绩派出打头的艨艟不负所命,绕开汉军楼船后,成功地阻击住了楼船后方的其他战船。
吴军斗舰也顺利地贴近了汉军楼船的两侧,水兵们纷纷抛出挠钩挂在汉军楼船的船舷上,准备攀爬上去夺船。
“射!”施绩精准地把握住时机,下令自己座船上的弓手进行压制射击,为本方正在跳帮的水兵赢得战机。
王濬扫了一眼两舷,然后指着施绩的座船冷冷命令道:“不要恋战,不要减速,给我直冲对方楼船,肉搏兵进入船舷战位,放拍杆!”
拍杆,中国人独创的水战利器,就是把长木杆一端包铁,另一端固定在甲板上,然后用绳子拉着立起来,等敌船接近时放下,靠木杆落下时的重力拍击对方船只。
拍杆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因为威力巨大,迅速就成为了古代水战的标配武器,西晋之后的各种史料中关于拍杆的水战记载不计其数。
斗舰上的吴军水兵只见汉军楼船上一根包着铁的长木杆子迎头砸下,顿时把自家的船连舷带甲板砸了个稀碎,他们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对面就又把长木杆子拉拽起来,然后再次猛砸下来。
“快,快退开!”斗舰上的吴军屯长赶紧下令避让,可好几艘躲避不及的斗舰已经在汉军拍杆的砸击下或进水沉没,或重创失去战斗力。
最惨的还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