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党派之争!绝不能让天子掌兵!(2/4)
智的选择,眼前一黒就果断“昏死”了过去。
汤昊见状哂笑一声,随即拎着哨棒大大咧咧地走进了内阁。
与此同时,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正与兵部尚书刘大夏在议事。
刘大夏与李东阳乃是湖南同乡,并且因为天官马文升执掌吏部时考察不讲情面,导致李东阳势力受损极为严重,因此二人之间经常展开一些明争暗斗。
比如现任右都御史刘宇,本是内阁首辅刘健的人,但马文升举贤不避讳,见这刘宇行事稳重颇有才干,遂于弘治年间举荐其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
结果刘大夏知道弘治皇帝对此人的看法不佳,所以屡屡在朝中数其过失,当然也就牵连到荐举人,马文升因此一度被弘治皇帝所不喜,导致刘宇在弘治年间不得晋升,直到正德改元,这才得偿所愿。
而户部左侍郎王俨是刘大夏的姻亲,却因为马文升与李东阳的争斗,致使王俨在弘治朝同样始终不得晋升,这自然是马文升的手笔。
有人的地方,自然就存在争斗。
文臣缙绅自然不是铁板一块,暗中争斗一直都存在。
尤其是随着内阁权柄日益扩张,逐渐有凌驾于六部之上的趋势。
弘治皇帝被文臣缙绅糊弄了一辈子,但他终究不是个蠢货,晚年看清朝堂局势后,果断出手抑制内阁权柄。
只是可惜,这位被磨平了棱角的弘治皇帝,心气神全无,竟是一病不起,直接溘然长逝了。
最终只能在病榻上面,抓着天官马文升的手,嘱托他一定不能让内阁继续膨胀下去。
文渊阁!
就是紫禁城东部的这片建筑。
看似是在紫禁城里最不起眼的房子,远没有其他宫殿声名显赫。
但是问题在于,就是这声名不显的文渊阁,此刻却成为了大明王朝的政务决策机构!
事实上,始设内阁的永乐皇帝,其实只是想要一个“助手”机构。
永乐皇帝虽然有洪武皇帝一样独揽大权的野心和实力,但一次又一次的远征,却让他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总揽政事。
于是乎内阁就应运而生,成了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甚至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