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长芦盐场!灶户天生就处于炼狱之中(6/7)
汤昊见状有些不太理解,道:“刘大哥,囡囡这是……”
你说他伟大吧,他确实伟大,他可以为了平民百姓,编写那略显离谱的《大诰》,可以坚决执行反贪反腐,逮着贪官污吏就往死里整,这一点上来看,太祖朱元璋确实是一位伟大的帝王。
不知道过了多久,木板后面才又响起了他的声音。
“我可警告你,一旦差老爷来登记了,那你这辈子可就是灶户了。”
“你去差老爷那里登记吧,我和囡囡一起去逛逛,好不好呀囡囡?”
小丫头听到这话,才从被窝里面探出了脑袋,欣喜不已地点了点头。
“好!那你进来吧,我给你找些吃的!”
大明王朝规定的,盐场灶户虽属盐运司管辖,但名籍却在州县。
草棚里面杂七杂八地堆放着很多东西,唯一比较干净的,就是一张床了,或者说可以称为“床”的东西。
此话一出,破烂木板后面,顿时就没了任何声响,这汉子好像陷入了考虑当中。
那方才这汉子说的是……
换做寻常灶户,你敢贩卖私盐试试?
也就是说,不管你是不是灶户,但若你敢把自己煮的盐拿出去卖,那他们就会杀你的头!
大明王朝为了确保盐业的收入,使灶户固定在盐场,在控制灶户及其数量等方面,采取了各种严苛到变态的办法,如“役皆永充,不得任意版籍”,也就是说当灶丁缺额时,直接抓附近农户或犯人补充。
毕竟,这般魁梧雄壮的汉子,在他们这村子里,可是真不多见了啊!
“这位大哥,不用害怕,我是逃荒过来的,只想讨口水喝,讨口吃的!”
说得更直白一些,灶户不但要每天煮盐以此满足朝廷对盐场盐引的需求,还要他妈的承担州县摊牌下来的徭役,时不时地还会被抓去充当苦力,这也是为何灶户过得生不如死的真正原因!
徭役之苦,十倍苦于赋税!
因为徭役期间,没有报酬,没有工钱,还要自带干粮,确保自己不会被饿死。
此外,这户籍制度严格禁止更换户别,各色户籍世袭职业,不容更改,农民的子弟世代务农,工匠的子孙世代做工,军户的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