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蓬勃发展的“中医药”!!!(7/7)
术要领。
这几年,每到播种季,刘述春都会带学生开展教学实验和培训。
刘述春跟记者王双介绍,仿野生种植的关键在于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而是使用有机肥、杀虫灯、粘虫板等,通过改良土壤等措施模拟药材原生地环境。
经过一次次种植试验,刘家庄开发区农业局联合各大医学院中药研究所等机构的专家,总结发布了黄芩、苍术等21项中药材仿野生栽培的相关标准,明确了种植过程中的环境条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操作规范,并在全地区推广实施。
“开展标准化、仿野生种植,我们每亩黄芩鲜品产量达400公斤、苍术鲜品产量达1500公斤以上,相较1990年之前均增长约两成。”刘述河介绍,通过示范培训,基地已带动2000多户种植户增收致富。
随着“龙头+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健全,越来越多的村民将土地流转出去,进基地务工,赚双份收入。
在久财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基地里,50多岁的村民刘田锄了一上午草,准备回家吃饭,“基地就建在村里,我们两口子在这里打工,一个月能挣5000多元。
家里的两亩地也流转给了基地,每年多收入1600元。”
截至1995年底,刘家庄开发区中药材保有面积达30万亩,是1980年的6倍;
建有规模化中药材种植示范园18个,发展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80家、家庭农场32家。
因为,中药材种植周期长、价格波动大的问题,曾困扰许多种植户。
“拿黄芩来说,上一年卖5元一斤,下一年有可能降到25元。
村民们没有仓储场地和加工设备,行情差的时候,新鲜药材存不下、易腐烂。”刘述河说记者王双说,“没有完善的仓储、加工设备,单纯依靠种植,利润空间根本不高。”
“要想发展中药材产业,必须着力补齐仓储流通和产地加工等短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