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刘家庄的传统!!!(4/7)
集中的地点还是花市大街,这里零整批发,品样俱全。
李则凯觉得最有意思的就是燕京这边过节祭拜兔儿爷的传统。
因此,临行前他还给自家侄子侄女们买了一些制作精美的“兔儿爷”当做过节礼物。
难道这些制作精美的“兔儿爷”不比欧美倭国那些动漫玩具手办来的有意义?
刘家庄卖“兔儿爷”的摊子都呈阶梯式摆满,兔儿爷最大的三尺左右,最小的一两寸,货架子上的兔儿爷一层比一层小,色彩缤纷、非常好看。
这些兔儿爷是由胶泥放入模子里制作的,不论大小一律是三片子嘴,支棱着两只长耳朵,人形兔脸,脸上描眉,油粉有红有白,身上全披绿袍,顶盔束甲,插旌旗,骑狮虎犹如将军威风凛凛。
有的是怀中抱杵的小兔在捣药;还有的肘关节和下颌能活动,称“吧嗒嘴”兔儿爷,特让孩子们喜欢。
刘家庄人一般来说除买大的兔儿爷祭月使用,还要买几个小些的供孩子们把玩。
李则凯有好奇地请教道:“那为何称这兔子玩偶为兔儿爷呢?”
刘竟斋则笑着道:“这背后与我们燕京的"爷"文化紧密相关。
在我们燕京,爷不仅是一种尊称,更代表着一种威严与地位。
因此,有恩于百姓、深受大家喜爱的玉兔也被赋予了这一尊贵的称号……”
但是,刘竟斋对李则凯说这制作“兔儿爷”的手艺几年前差点失传了。
随着时代的演变,京城人过中秋时节拜祭兔儿爷的习俗逐渐被淡忘,“兔儿爷”的形象也渐渐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
而刘家庄是燕京少数还正在坚持这老传统习俗的地区。
七八十年代以后,随着老一辈艺人们的相继离世,兔儿爷这一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机。
幸运的是,“刘家庄民间艺术保护中心“在多方寻访后,终于找到了年近六旬的刘起翔老师。
这位身怀绝技的老艺人,成为恢复这项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的最后希望。
刘家庄民间艺术保护中心是一家致力于抢救与传承民间文化遗产的专业机构。
自85年成立以来,该中心组建了由民俗专家、非遗传承人组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