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根据地工业建设(2/3)
鲁豫地区的破袭战也宣告结束,这场从40年8月份开始一直到12月份结束的战役,共毙伤敌日伪军超过26万人。又是一大波积分入账。可惜这些积分的优惠程度需要看下一次任务完成情况,否则这近300万积分不知道能换多少东西。
专业的工人到位,生产建设才算正式开始。在等待工人的日子里,左钰可以说是天天上网查阅知识与资料,感觉这一辈子学的东西都没近几个月多。要不是系统对身体的强化内容包括了大脑,让左钰的学习理解能力大幅提升,估计他早就吐血身亡了。
1940年12月底,炼钢厂正式生产。
许大山原本是东北日伪钢铁厂的一名技术骨干,因为受不了日本上级的辱骂和压迫,带着自己的妻子孩子托关系偷偷跑到了上海,原本以为能在上海钢铁厂干回自己的老本行,结果淞沪会战又把上海丢了,钢铁厂又成了日本人的东西。许大山不想给日本人干活,于是又拖家带口的跑到了武汉。就在一个月前,许大山看到了报纸上有个钢铁厂招工的广告,就去应聘,结果被告知工厂在八路军的根据地那里。得知许大山是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我们的同志对他做了不少工作,还给他看了钢铁厂的照片。看到了高耸的石灰窖塔、硕大的转炉,许大山才相信八路军真的有了自己的钢铁厂。兴奋的他马上回家和老婆孩子说明情况。善解人意的妻子决定带着孩子和许大山一起去陕北的根据地。
到了钢铁厂,许大山才知道自己之前的想法太幼稚了,这个钢铁厂的规模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其中还有不少自己都不认识设备,看着那五座2000立方的联合高炉,许大山感觉三观都被刷新了。自己以前在东北见到的日本高炉也才500立方,这里直接翻了20倍。而且这不仅仅是个炼钢厂,就在旁边还连着炼铁厂、制氧厂、焦化厂等配套工厂。许大山觉得要让整个工厂运转起来,起码的2000人才行。而自己上来就成了组长,弄得许大山特别不好意思。
实际上,通过隐秘战线的同志,我们总共也就招到了3000多工人,其余的全靠自己培养。还好每座工厂都有详细的培训教材。再加上之前左钰花了很大精力进行培训,可算是把钢铁厂开起来了。
看着亮红色的钢水通过精炼炉去杂脱碳,然后送入连铸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