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原来文官早就知道石桥根本不可能修(2/7)
而是因为这个地方是个弯口水潭。
一旦前方改造,这个地方就积水,本来这个地方积蓄的水就多。
再有那么多水过来,就容易冲毁河面上的木桥。
因为这个事情,两岸的百姓怨声载道。
首先木桥修建,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
没个几年朝廷就因为自己用水的需要,而让永定河改道,导致冲毁。
当地老百姓都不愿意再去修建木桥。
另一方面,因为经常改道,导致走在桥上面的老百姓,被冲掉的不少。
家家户户都对此有怨念。
如果不尽快地修建一座石桥给他们的话,可能当地的百姓就得纷纷搬走。
所以为了这些事情考量,这座石桥也必须要修建。
然而这座石桥要修建,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的投入。
如今只短短的半年时间就要修建完成,还真是一个考验。
索菲亚看着那二十多米宽的河道,半年时间要修建一座石桥,并且还要体现出京师大学的工匠精神,体现出京师大学这些学生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就单独拿出来当做一个课题研究都可以上很多节课了。
拿到了这个任务之后的当天,索菲亚这边就召集了在京师大学的不少老工匠开会。
如今京师大学招聘的这些教师,有九成都是来自民间工匠。
这些人一般都是在当地,又有学识又有威望,同时又有经验的老工匠。
这些人本来就非常难得,所以把他们给凑齐起来就更加难得。
这些人过来后,马上就开始编撰教材。
对于教学教材的编制也早就完成。
大家一方面是按照木匠、泥瓦匠、金匠等等的基础教学开始教导。
工匠们的确是带着自己的技术来京师大学的,但他们之所以在这里可以学到更好的。
是因为之前他们所学习的那些不成体系不成理论。
很多问题他们可能一辈子也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来的。
甚至就算是他们知道,那也得花费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够转过这个弯来。
而现在之所以要到学校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