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兵役(4/6)
帝国到底需要怎样的兵役制度,现行的制度对动员工作是否有害。毕竟,兵役是动员之母,只有把这些问题都搞清楚了,或者理顺了,我们才能够制定一个足够好的动员规划……”
艾格隆说的话有些云里雾里,现在的奥古斯听得自然是一头雾水。
不过没关系,一旦开始上手工作,他立刻就会明白问题所在的。
没错,经过波旁王家15年的统治之后,现在的法兰西,在军事制度上,和共和国以及帝国时代已经大为不同了。
在革命的共和国时期,为了面对反法同盟的围攻,在卡诺的主持下,法兰西共和国建立了铺满全国的征兵网络,根据户籍资料实行全民动员。
虽然这种动员因为时代的原因,以及科技和运输的局限性,必然有很多漏洞,出现了大量逃兵,但是却足够让法军快速暴兵,拥有了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前后十几年当中,有几百万人服役。
帝国时代也同样沿用了这样一套兵役制度,拿破仑皇帝每年都会征召大量新兵来满足自己对外征战的需要。
然而,等到波旁王家复辟之后,情况就不同了。王室对之前的革命心惊胆战,对帝国同样也恨得咬牙切齿,因此一上台就开始拆解之前的战争机器。
而法国人民,也已经厌倦了之前连年不断的战争,也不再愿意继续参加军队。
因此,在清洗了大批立场不坚定的军官之后,波旁王室也正式地放弃了全民普遍兵役制,转而采用了长期服役的志愿兵作为自己的军队骨干。
这些士兵往往至少服役七八年,甚至长达十年的也有,因为作战经验丰富,所以堪称精锐,作战效能其实很不错,用在小规模的干涉战争或者征服殖民地的战争当中,其实是非常不错的。
但是,如果把它放在“潜在作战能力”的角度考虑的话,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长期服役的军队,每年淘汰的士兵自然就很少,相应的,征召的新兵人数也就很少,这就意味着,在年轻人当中,受过军事训练的人很少,军队的后备力量严重不足。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题:一个国家如果假设有40万的常备军,其中10万人属于军官或者必要的技术骨干,需要长期服役,那么它“轮换兵力”就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