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生财之道(2/4)
用水车汲取沟内海水灌入高卤台,这卤台池底直接采用混凝土硬化地面,用儋州送过来火山灰配制的原始水泥制作混凝土强度不算高,算勉强能用;第二天将高卤台内海水放入二卤台,再将高卤台汲满海水;第三天将二卤台内海水放入三卤台,高卤台内海水放入二卤台,再将高卤台汲满海水。逐日依此类推,利用日光蒸发水分,提高卤水浓度。与古时候制盐不一样的是王佑安在卤台间设置了过滤渠,过滤渠中填着卵石、细砂、木炭,到结晶池时卤水纯度就非常高了,得到的不再是粗盐,而是精盐。水车直接采用风车带动,整个盐场不到十个人。
明末一担盐五钱银,并不是以前看的网络小说,一担盐就是五两银十两银,王佑安看到猴子的市场调查报告,心想这网络小说太害人了,物价都被长了一二十倍,不过的晒盐基本没有什么成本。二天出一次盐,一次出盐近百吨,按市场价约1000两银子,按六折出货,每天利润达到300两。重要的是市场容量大呀,一年的食盐需求达一千万吨,当然这是后世数据,按一半计算也达到了500万吨,年利润可达1500万两银子。现在的产盐量还远远不足,每天产量必须达万吨以上。产量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销售,特别是现在的政策是盐专卖,王佑安的盐是私盐,不敢明目张胆的上市,只能通过私盐贩子流通出去。到了出盐这天,当结晶池的卤水在阳光的照晒下,结晶池慢慢析出白花花的盐铺满了结晶池的地面,到场的人愣住了,他们只知道煮盐根本不知道还可以晒盐,这盐品质还特别好,基本没有什么杂质。官盐中的海盐因为杂质较多呈淡黄色还略带苦味,只有井盐要好一些。这些盐工冲进结晶池用手捧起盐细细观看,个别激动的盐工还抓着大把的盐往嘴里送,被王佑安啪啪两耳光才打醒,盐虽然不贵,但家家户户都必须买,这些老百姓挣钱不容易能省则省,用盐节约得很。最后王佑安决定给盐工每人十斤盐才让这些人平静下来,让盐们用铁锹把盐收到一起,打包过称,居然有五十多吨。
等猴子带着一个商人来到千户所时,王佑安正在为盐发愁,琼州府人口太少,每天上百吨的盐根本没有消化的可能,盐场边的仓库已经堆满了,再没有大的渠道,盐场只有停工了。猴子也有好几个月没有回来。虽然听往返的家丁介绍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