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四轮马车(2/3)
端固定在螺丝钉上,用钳子将钢丝弯曲成圆形,注意钢丝的末端应该与螺丝钉平齐。在钢丝的另一端插入螺母,并将其固定在螺母上,确保钢丝的长度适中。用弹簧夹将弹簧的两端固定,注意弹簧夹的位置应该与螺丝钉和螺母的距离相等。用钳子轻轻调整弹簧的形状和长度,使其符合设计要求。把制作好的弹簧重新淬火就可以保证弹簧的倔强性了。当然马车用的弹簧根据载重量决定弹簧的大小和长度。然后是改变承载方式,给刘二讲了一下午才给讲明白,中途还把唐大锤叫了过来,专门将轴承的制作交给了他,同时还专门给他讲了转向装置。实际上在有轮轴的基础上四轮车是很容易实现的,只需要将前轮的悬挂改为一个大圆盘。可以将车辕与车身衔接的部分与前轮悬挂结合,使得马匹转向的时候前轮的悬挂也跟随整体转向。而由于车轮中滚轴的作用,前后车轮能够自动自行调节各轮的速度差(其实就算没有滚轴也无所谓,只不过比较费车轮且影响马匹的动力罢了)。这种悬挂方式无法做过小角度的转向,无法做速度过快的急转向,且对前轮的悬挂和整个传动体系的结构强度要求较高。到了晚上王佑安看着似懂非懂的两个人,就让他们先把基础零配件制作好,自己亲自来指挥,这可是关系到自己屁股的大事。
过了两天,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成功问世,这马车车箱是用的旧马车车箱,车轮也是用的旧的,增加的两个轮也是旧的,两个前轮比后轮小了一圈,最关健的是车箱和轮之间采用了悬挂,中间还加入了弹簧,王佑安亲自驾着马车拉着刘二和唐大锤在厂区跑了两圈觉得还不错,基本确认实验成功。但减震器效果如何还需要验证,结构的强度,都需要大量的数据,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收集,如果每天闲得蛋疼的架着马车闲逛浪费人力也浪费马力。想到是因为自己到农学研究院去屁股受了罪,那就去那条路上去验证吧,于是这四轮马车实验工作就交给了成思远,成思远知道这是在实验马车,他也不想当小白鼠啊。就以农学研究院院长名义将这车配发给两个副院长,反正院里的宿舍没有修好,为照顾两个副院长照顾老母亲往返跑着辛苦,费了老鼻子劲才从王佑安那里争取到了第一辆公车,马车所有费用都可以报销,但必须每天写行车记录,坐车感觉,改进建议,这点副作用对于两个学校出来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