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李师师(下)(6/12)
红,晶莹的泪珠在晨光中闪烁。
时间如流水,转瞬即逝,两年已经悄然而过。在这段时间里,宋徽宗仿佛陷入了一场无尽的狂欢,整日沉迷于酒色之中,几乎将朝廷和国家的命运抛诸脑后。那些原本忠诚的大臣,如童贯、高球等人,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在宋徽宗面前谎报平安,让他以为天下太平,没有任何忧患。在这片混乱与堕落的氛围中,名妓李师师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的美貌与才情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甚至连宋徽宗也为之倾倒。宋徽宗打算册封李师师为“明妃”,希望借此机会将她接入宫中,成为他独占的花魁。然而,李师师却坚决不同意进宫。在她看来,那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宛如无底深渊,充满了权谋与斗争,远非她所能应对。
宋徽宗虽然心中有些不悦,但他深知不能勉强李师师。于是,他灵机一动,将原本的“金钱巷”改名为“小御街”,并将李师师的闺楼题名为“樊楼”。这样的命名似乎在向世人宣告他对李师师的所有权,也让李师师的名声更上一层楼。此外,宋徽宗还命人打通了“小御街”与皇城的院墙,使得“樊楼”的院子与皇城连成一片。这样既满足了他的占有欲,也尊重了李师师的意愿。对于李师师来说,虽然她是一名歌妓,每日的工作只是倚楼卖笑、送往迎来,但她对于得到皇帝的宠爱并不感到欣喜若狂。她清楚地知道,进到深宫就如同踏进了地狱,而她并不愿意将自己的命运束缚在那冰冷的宫墙之内。
相比之下,李姥姥的态度则与李师师截然不同。她为李师师的成功感到兴奋和自豪,踌躇满志、趾高气扬。在金钱巷中,没有任何一处比她家更荣耀、更引人注目。尽管朝廷一片混乱,但在“樊楼”的欢声笑语中,仿佛还能看到一丝人间的温暖与希望。李师师的美貌和才情不仅让她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还为那些迷失在权力和欲望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丝慰藉。
李师师对得到皇帝的宠爱并不热衷,她更愿意保持自己的独立和自由。她深知皇宫中的荣华富贵背后是无尽的斗争和牺牲,而她不愿成为其中的一员。她对自己的生活和职业有着清醒的认识,尽管她的工作在世人眼中可能卑微低下,但她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尊严。而李姥姥的兴奋和自豪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李师师的养母和监护人,她看到自己的女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