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如此正好!(5/6)
度。
他们太清楚,要取得科举成功需要付出多少艰辛与运气。
毫不客气地说,即便窦澈确如其所言,自幼手不释卷,在当前的大环境下,能否金榜题名,仍是个未知数。
众人原本期望,距离童生试尚有大半年的时间。
按照常理讲,临时抱佛脚,哪怕光华不盛,至少也能给窦澈带来些许中榜的希冀。然而,原本应在来年八月举行的童生试,竟突然提前至下月举行,这无疑令窦澈面临空前的压力。
朱标则感概万分地道:“细想之下倒也说得过去,毕竟今年因母后身体欠安,连最高规格的殿试都因此延期了。”
“更不必说各地举行的童生试了。”朱棣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
尽管此前朱元璋一直不肯服输,不惜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从大江南北召集名医为马皇后治病,但朱标等子女早已心中有数。
若非窦澈横空出世,这次马皇后恐怕真会驾鹤西归。皇后薨逝,乃国家哀痛之事,举国上下必然缟素,科举选拔自然也会随之暂停。
如今马皇后的病情好转,甚至就在前几日还能训斥朱元璋,那些积压已久的考试自然要趁机补办。只是这样一来,窦澈仿佛被逼到了绝境。
兄弟俩面对奏章,一时相对无言。片刻后,朱标背着手,边朝宫门走去,边说:“此事须让窦兄自行权衡。”
“你我皆无法代他决定。”朱棣点头赞同,径直走向御马厩,牵出两匹骏马。兄弟二人带着随从,率先驰骋至金陵城外魏国公的庄园。
庄园深处,一座宽敞的庭院之中,窦澈并未像朱标他们所预料的那样埋头苦读,而是站在炽热的窑炉旁,手持一根中空铁管,奋力吹气。
铁管另一端,被烈火烧得通红的胶状物质随着吹气逐渐成型。待其定型后,窦澈小心翼翼地将其取出,静待冷却。待此工序完成后,窦澈拭去额头汗水,刚巧听到院门外传来的呼唤声。
“窦兄!”
“你们怎么一起来了?”窦澈见兄弟二人一同来访,略感惊讶,旋即面带微笑。
在引领二人进屋落座后,窦澈焦急询问:“是不是郭桓那里有了动静?”
朱标点头应答,详细叙述了固原镇发生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