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乡试主考(4/7)
“即便他是定远伯,也要在我的刑部大牢中吃些苦头。”
“郭兄,我看这户部尚书之职,非你莫属。”
“那无耻的曾泰,哪能与郭兄的才华相比?”
面对开济的恭维,郭桓朗声大笑,挥挥手谦虚地说:
“我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罢了,具体的完善是由忠伯操办的。”
旁边的郭忠虽已老态龙钟,但仍骄傲地捋着胡须,接口道:
“少爷过誉了,老朽仅是简单调查了一下窦澈。”
“此人性情张扬,曾率一帮纨绔子弟拦截我方款项。”
“足见此人并非谨慎小心的霍光之类人物。”
“老朽只是借势发挥,在看过他那份《论边贸疏》后,揣摩出其主张。”
“若他不回答这道策论题,则可光明正大地黜落他。”
“若他选择了作答,则将触及陛下与朝廷的大忌。”
“届时是否逮捕,全在于开大人您的一念之间。”
郭忠一番话毕,在座三人均大笑起来。
房内的灯火照在三人身上,在背后的屏风上投射出三个扭曲且狰狞的影子。
而灯光落在桌上那份文书时,只照亮了寥寥几个字——
“策论题
论东南盐枭走私之害。”
若此时朱标在此屋内,听到他们的交谈定会惊呼出声。
因为这个题目,实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阴谋。
只有像开济、郭桓这样经历过元末乱世,如今又在大明朝廷位居高位的官员,
才能洞悉其中的凶险之处。
鲜为人知的是,
朱元璋心中始终有一根刺,那就是关于东南盐业的问题。
自建国以来,朱元璋对明朝盐法确有改革之举,
但一贯雷厉风行无所畏惧的他在对待盐业改革时,却显得束手束脚。
原因就在于朱元璋心中始终惧怕一人,
那便是张士诚。
许多人以为,朱元璋在元末的最大对手,
除去大元朝廷外,便是与他在鄱阳湖激战的陈友谅。
而张士诚虽据守东南,仿佛如同三国时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