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怒江大桥(1/2)
车轮缓缓碾过蜿蜒曲折的“怒江七十二拐”,每一道弯都似在诉说着往昔的艰难。拐过最后一道弯,怒江大桥的轮廓映入眼帘。找了一处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停好车,一行人怀着凝重且悲壮肃穆的心情,步履沉重地踏上桥面
此时,往来的车辆接连不断,它们用长鸣的笛声,向英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一行人轻轻地将精心准备的鲜花、哈达摆上桥头,洁白的花瓣与随风飘动的哈达,在日光下显得格外圣洁。摆好后,大家缓缓低头,闭上双眼,周遭的喧嚣似乎都在此刻沉寂
这一刻,他们是为修建入藏通道牺牲的所有烈士默哀,是为在悬崖峭壁间舍生忘死打炮眼、架钢索的勇士默哀,他们无畏山高谷深,用血肉之躯开辟通路
是为那在奔腾怒江中,为了运送物资、搭建桥梁,被无情洪流吞噬生命的英雄默哀,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只为天堑变通途
是为不慎坠入桥墩,永远沉睡在混凝土之中的年轻战士默哀,他的生命定格在那热血的青春岁月,却也铸就了这座不朽的桥梁
默哀结束,一行人抬起头,眼中泪光闪烁却又满含坚定,就在郑荨准备开口,向老祖宗们介绍眼前那座孤零零的桥墩的故事时,背后有一年轻人的声音传来,“嗨!同志!你就是郑荨吧?还有老祖宗,你们好啊?”
郑荨僵硬住了,是谁这时候喊她?还知道她身边的人是老祖宗们?
她疑惑回头,就看见一群跟自己差不多的年纪的小伙子从另一边的桥头,向这边跑来,他们穿着胸前开襟带纽扣的套头式,整体草绿色棉质的军装,头戴大檐帽或解放帽,帽徽是“八一”五角星,领章绣着“中国人民解放军”
小周上前一步敬礼,随即小声提示郑荨,“他们穿的是50式军服,应该是上世纪50年代修筑怒江大桥的士兵!”
郑荨微微点头,随即带着老祖宗们迎了上去,或许在这一刻,“怒江大桥横跨两岸,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也见证着时代的发展”的这句话具象化了,如今的繁华与安宁,皆源于先烈们的无私奉献与伟大牺牲!
双方会面后,郑荨率先开口打招呼,“先辈们,你们好呀!我是郑荨”
为首那人激动地拉上郑荨的手,随后又怕吓着她似的,赶紧把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