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东海瀛洲、银山、纸币!(3/4)
如洗,甚至可以说只剩下一条苟延残喘的穷命。
在那个艰难的时期,粮食成为了人们眼中最宝贵的财富,它不仅代表着金钱,更是生存下去的希望所在。
可是如今,情况已然发生改变。随着大秦帝国经济的发展,大秦不再像过去那般缺钱,当然不缺铁和纸币,但与此同时,民间却开始流传起各种谣言。
这些谣言肆意传播,声称大秦即将走向衰落,无法长久维系,以至于南方民众认为手中持有的纸币,将会变得毫无价值方。
那一张张轻薄花里胡哨的纸币,只需用火一点便能烧的精光,用水一泡即会变成烂纸一张。相比之下,沉甸甸、古朴厚重的铜钱,更能让人感到心里踏实。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场莫名其妙的兑换黄金热潮,在大秦境内悄然兴起。
起初,参与其中的多为普通百姓,而大秦国内原本并没有特别富有的大富豪。然而,当南方的萧氏家族也被卷入这场兑换狂潮之后,形势骤然紧张起来。大量的纸币涌入市场要求兑换成黄金,这给帝国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毕竟,大秦所印发的纸币数量远远超出实际需求,其比例高达一比五甚至一比七之巨。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大秦王朝凭借着其强大无比的军力与蛮横作风,本来完全有能力拒绝,给予萧氏所要求的黄金兑换。
然而,如果大秦真的如此行事,那么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大秦纸币信誉必将遭受重创,甚至可能会毁于一旦。更糟糕的是,倘若再有谣言趁机煽风点火、推波助澜,那大秦纸币恐怕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形成大秦历史上第一次挤兑潮。
幸好天公庇佑大秦,就在这关键时刻,大秦适时地从遥远的海外运来了大批银锭,同时还有来自吐火罗以及天竺等地的海量黄金、白银和铜锭。
尽管这些珍贵的金属尚未被熔炼成货币,但它们却都是由大秦英勇无畏的海军将士,以及先进的飞艇历经千辛万苦运回国内的。
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稳定人心,彰显大秦雄厚的财力,帝国银行别出心裁地将那些金、银器物,堆积在宽敞明亮的大厅之中,以供所有前来使用纸币的人们观赏。
这一举措无疑让那些急于兑换黄金的顾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