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围炉闲话(1/3)
“张婶儿,您这是哪里的话!先不说这孩子有没有造化,今天您可是帮了我们大忙,以后有需要我们帮忙的地方,您尽管开口!”妈妈感激地看着张婶儿。
“啧行了行了,这事也算看完了。回家好好养胎,快过年了,让你家那口子上坟时,多给先人烧些纸。天不早了,我也该回去了。”张婶儿说着便起身要走。
外婆急忙拉住张婶儿,从后屋拎出一袋粮食和一大块猪肉,然后解开裤腰带。在那年代,农村妇女大多没有正经的腰带,只用布条系住裤腰,而很多人会在布条内侧缝个口袋用来装钱。外婆就从这小口袋里掏出五十块整钱,勒紧了腰带后,将钱塞进了张婶儿的医药箱:“张婶儿,看事儿可不能让人空手走,这规矩我还是懂的。这点钱您别嫌少,过年了,这袋粮食和这块肉您一并拿回去。”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的农村,五十块钱的购买力可是相当高的。张婶儿想都没想,就把医药箱里的五十块钱拿出来,又塞回给外婆,然后拎起那块猪肉说:“啧啧五十块我可不能收,给村里人看事儿收不了这么多。粮食我也不要,这块猪肉我拿走了,过年了添个荤腥。行了,就这样吧,我走了。”
外婆见状,也不再客套,和我妈一起送张婶儿出门。送走张婶儿后,外面的雪越下越大,世界变得静悄悄的,白茫茫一片,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按下了静音键。
外婆一边进屋,一边轻轻地拍打我妈身上的积雪,嘴里念叨着:“这事儿可真稀奇,咱天天听村头那些老人讲些怪事,没成想这样的稀奇事让咱碰上了,赶紧捎个信儿让姑爷回来吧,快过年了,工地上也没多少活了。这糟糕的天气,雪越下越大,你爹和你弟上午出去换煤,到现在还没回来,怕是又到哪家串门聊起来了。”正说着,外公扛着两袋煤从外面进来了,一边放下袋子,一边抱怨着外面冷得像冰窖。那时候,在农村,粮食就等同于货币。对于靠种地为生的农民来说,很多东西都可以用粮食来换取。大家会根据当时的粮价,对一斤粮食的购买力有个共同的标准,然后依据这个标准去换取其他物品,比如煤炭、禽畜崽子等等。外公换煤也是扛着粮食去的。这种以物换物的事情,在我小时候还很常见。
外公进屋看到妈妈坐在那里,惊喜地说:“二闺女回来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