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老哈桑(1/3)
矿场的通道一般至少有三个,如果是体量大的矿场,通道会更多。
使用最频繁的通常是副井,工人上班、下班从这里通过,然后是主井,主井会设计得比较开阔,用来运送矿产资源,再然后是通风井,用来保障通风安全。
黄毅跟着格鲁乌人前往主井,在路上他大致了解了一下这里的情况——
这座金矿从开采距今已经有三十多年,原本山谷外围全是荒野,后来大批工人带来家眷在这里安家,使小镇初具规模,起初沿街只有一些小商店出售食品和纺织物,而后工人怀揣丰厚的薪酬无处消费,于是酒馆拔地而起,集市也络绎不绝,最繁荣的时期甚至被称为黄金镇。
但依旧没能改变格鲁乌贫瘠的国力。
这里的人受教育程度低,掘金气氛浓厚,工人的后代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通常也会成为矿工,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哈桑兄弟,他们强壮也蛮横,拉帮结伙形成一股势力,镇上没人敢惹。
但每座矿山都有自己的“寿命”,经过二三十年的开采,矿场的产量不断下降,小镇也日益萧条,蝗灾是压垮小镇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量居民逃走,只有一部分矿工及其家属依旧坚守在这里。
现在为黄毅等人领路的老人,就是哈桑兄弟之一,又因为年纪大了被称为老哈桑。
矿工通常短命,要么死在安全设施不完备的矿坑里,要么死于恶劣的工作环境带来的疾病,哈桑兄弟中,只有老哈桑活到了六十多岁,当地人都相信老哈桑是受到神明眷顾的人。
老哈桑把黄毅一行人带到矿洞入口便停下脚步。
“矿场的发电机只能支撑生活区的供电需求,所以这片区域没有供电,照明设备无法使用,你们如果想下去找人,需要先解决这个问题。”老哈桑说道。
他不像普通老人长得慈眉善目,反而有些古怪,时常做出一些不合时宜的表情。
比如此刻,稀疏的眉毛向下搭着,眼睛瞪得极大,布满血丝的下眼睑使他看上去充满病态,干裂的嘴角透出若有似无的冷笑与嘲讽。
老哈桑直勾勾盯着黄毅,令黄毅感到很不舒服。
照明问题不难解决,手电筒应急灯防风蜡烛这些东西全都有,现在黄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