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后金的末路(2/4)
并且,各地的起义军遥相呼应,互相聚拢,配合作战,面对官军之时,也是用出了各种灵活多变的战术,还会派出刺客,暗杀官军首领。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各地的起义军就迅速壮大起来,并喊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
不仅如此,这些起义军还都能做到对普通百姓求毫无犯,只抢那些富商大贾。
起义军每到一处地方,都会从抢来的钱粮中拿出一部分,分给当地的穷苦百姓,让他们加入自己。
朝廷一开始还以为这次的起义和几年前一样,可以快速被平定扑灭,可很快朝廷就发现,这一次的起义发展的实在太过迅猛,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就在山东、中原、晋省、陕北等多个省份都出现了不少于万人的起义军。
紧接着,全国各地的起义军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到处都在起义,到处都在打仗。
只是,越往后冒出来的那些起义军,就越显得混乱无章法。
一开始出现的那些起义军,基本上都是有组织有纪律,有目标的,从来不会被官军围困在一处,四处游荡,不断壮大,吸纳流民,训练士兵,打造兵器,消耗官军等等。
到了后来,很多官军都直接投入到了起义军队伍里,也让起义军的势头越来越大。
随着一些官军败在起义军手中,更是极大的助长了起义军的发展。
其实,很多地方卫所的大明将士们也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朝廷拿出钱粮给他们发放军饷,有些地方欠饷两三年的都有。士兵们不但要为个人的生计发愁,还要给那些各级军官们做苦力。
对此,那些军户出身的士兵们也早就不能忍受了。
天启六年秋,陕、甘、晋等地的起义军会聚在一起,结盟对抗官府,攻打朝廷卫所,占据县城,搜刮富户。
一时之间,整个大明王朝岌岌可危。
朝堂之上,本就病痛缠身的天启皇帝,根本无力处理这些事务,把一切都交给了魏忠贤。
魏忠贤对大明的死活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或许他并不以为那些起义军能够翻起什么浪花,只是下令让各地的巡抚知府自行讨伐叛逆。
天启六年秋,丁修带领三千骑兵,外加喀尔喀部的两千骑兵,穿过土默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