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惊掉老朱下巴!便宜一千倍的玻(5/6)
用于皇家的郊坛、清庙、祭天和祭祖的地方,以彰显皇家的至高无上和与民间的水火不相容。
在古代帝王的尚青文化影响下,青帘成为了宫廷中一种高雅而拒百姓于千里之外的装饰品。
制作琉璃的工艺在中国汉代就开始,到了明朝技术已经非常的纯熟。
不过要说明的是,琉璃和玻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虽然它们性质差不多。
但是琉璃通常透光性不强、硬度不够,只能当作装饰品。
最主要的是材料不同。
琉璃的主要材料是天然水晶,由于开采难度大、稀少,所以琉璃一直都是与珠宝、翡翠同等级,甚至更贵重的奢侈品。
然而玻璃,呵呵……那就太普通了点。
不过烧制的过程和用到的研磨工具,那是异曲同工的。
所以当陈寒在现代社会的时候,看到制作琉璃这种如此高难度的技艺都如此纯熟,为什么就不能搞出玻璃来呢?
后来才了解到,其实是因为原材料碳酸钠的关系。
玻璃一开始的制作材料里,碳酸钠是主要的材料。
但在中国,碳酸钠的出产主要集中在西北的青藏、内蒙、甘肃、新疆一带。
那里是古代汉人很少涉足之地,所以也就无法获取原材料。
草木灰代替碳酸钠的技术发现的又太晚,所以让中国遗憾地错过了这一物件。
陈寒来到了内宫监外厂,烧制琉璃的工坊内。
由于制作琉璃也需要用到石英砂和石灰岩,所以材料都不用找,直接就有。
就是要单独准备冷却装置,其实就是水。
听说陈寒要在皇宫里面搞什么化腐朽为神奇的东西,闲下来的朱元璋都匆匆过来参观。
甚至连刚刚回到东宫的江都郡主也都跑过来。
陈寒倒是很惊讶于朱元璋的闲在。
“陛下,您现在也能这么悠闲地跑来看,微臣搞这奇淫巧计了?”陈寒调侃。
老朱捻着胡须笑道:“还得多亏你小子搞出的内阁,让咱现在解脱了。”
陈寒更是打趣道:“陛下要不是有太子殿下在前面扛着,您也不可能这么悠闲。”
哈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