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学校(2/3)
学校距离支书家不到100米,是全村人满怀希望全体上阵赶在秋收前按照李昊的设计建造的。
教室是土坯做墙,两层木板夹着防水布做顶,窗户是透明的双层大玻璃,火墙壁炉一应俱全。屯子里会木匠的男人不仅做了讲台黑板,就连后世常见的带着桌斗的课桌也中规中矩整整齐齐的安放在教室里。每个教室的一角还放了书架,只是上面现在空荡荡的。
三间教室坐北朝南,两边各有两大间木刻楞陪房,这是老师的宿舍和办公室,陪房里家具和设施齐全,通电通水通下水道,还带有简易的室内卫生间。这年头的马桶基本都是进口的,太招摇太显眼了,所以李昊专门换了灰褐色不扎眼的蹲便。可以简单冲个澡的淋浴喷头也是粗糙铸铁显得傻大笨粗的。
正对教室的是一间柴房一间厨房和一个食堂,食堂很大,挤挤能坐个百八十人了。平时开个会,聚个餐什么的也方便借用一下。
吃饭前支书就已经派人去把陪房收拾好了,不仅把火炉生着、炕烧热,就连全新的铺盖被子也铺好了。支书他们几个男的背着三个男知青,支书媳妇淑珍和几个妇女背着两个女孩子,轻轻松松的就把他们安排到教师宿舍了。
计划到这里已经成功了大半,剩下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唯一的难点就是找几个孩子哭着求着几位知识青年发疯一样要读书了,不给读不行!至于怎么让这群皮孩子主动要求读书,李昊表示这对他来说完全小儿科,他决定用自己的智慧去骗……啊不是,去感化这一群可爱的祖国花骨朵。
李昊看着大家安排好几个知青,转身打着连天的哈欠就回了自己的院子,他的院子比较偏僻,在最靠近山坡上的树林边缘。远看都是当地常见的木刻楞,走近了就会发现有些奇怪。当地人建造木刻楞房子大都是单独的一栋或是一排,李昊的院子却是用几个木刻楞组成了一个北方四合院的大致形状。
不仅如此,屋里陈设更是奇怪,如果是后世的人看到,会说这是一种叫极简风的装修风格,但在这个年代却是跟大家的审美格格不入。
正房客厅里倒是没有沙发和电视,取代的是壁炉、茶台和躺椅,地上铺着厚厚的皮毛作为地毯,就是客厅大大的落地窗一看就不保暖。墙上挂着一幅龙飞凤舞的诗词作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