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 清营密谋(1/4)
对于鳌拜之死,忽必烈并没有过多地深思,而是简单地将其视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这种想法与他曾从清人那里了解到的历史记载不谋而合——当年蒙古帝国的蒙哥大汗竟然也是在攻打钓鱼城时不幸被火炮击中身亡。
不仅如此,忽必烈甚至认为鳌拜的死对自己来说反倒是件好事。毕竟,这样一来,他便能迅速接手原本由鳌拜掌控的江南和江北两大营地内清兵的指挥权。然而,此时的忽必烈却完全没有把注意力放在仍然留守在江北大营中的东清小国王玄烨身上。或许在他眼中,这个年幼的孩子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罢了。
尽管忽必烈和鳌拜都习惯性地将玄烨称作“小国王”,然而事实上,到了新元历35年的时候,玄烨已然年满二十五周岁。若是放在原本的清朝历史时空中,这个阶段的康熙帝不但铲除了权臣鳌拜,更是平定了三藩之乱。可在这崭新的新元时空中,无人知晓清兵入关后的那段历史进程。而且由于前方还有一个强大的新元帝国作为宗主国镇守一方,致使东清只能占据山东和安徽的一小部分领土而已。
如此一来,朝廷政务便相对简单许多。更为关键的是,自从多尔兖离世之后,出自勃儿只斤氏家族的孝庄因其新元公主的特殊身份,让包括鳌拜在内的诸位辅政大臣们根本不敢嚣张跋扈,反而对她恭敬有加、忠心耿耿。这般情况下,玄烨几乎没有机会施展出他那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帝王风范。
身为孝庄太后的祖先,忽必烈自然而然地将玄烨视作一个天真无邪、需要呵护的孩童。这种想法并无任何不妥之处,毕竟以他尊贵的身份和地位来看待年幼的玄烨,确实如同看待自己家族中的晚辈一般亲切。因此,当他接过清军的指挥大权时,心中压根儿就没有想过或者意识到这位小小的国王竟然也会参与其中。
然而……事情往往就是如此出人意料!有时候看似微不足道的因素却能引发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变故。或许正是因为忽必烈对玄烨的轻视与忽视才让局势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又或许这个被众人遗忘的小家伙将会成为影响整个战局走向的关键人物?一切皆有可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
尽管忽必烈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这个问题,但并不代表东清国其他人均无动于衷。事实上,在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