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如是解(19/36)
则见自性矣。见自性则深明实相。人法二空。乃是大悟。人为出世间福。佛恐世人执着如来忍辱之说。徒以身布施。而于自己性。与他人性。无少利益。故于十三分言之。至此复言不可思议者。谓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不可称量者。谓不可以秤称。不可以器量。无边功德者。若着人法。则落有无二边际。惟深明实相。即同佛心。无有边际。既无边际可按。即无思议称量可施。
坛经云。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有推。转加悬远。御生云。书写属身业。受持属意业。解说属口业。三业冰清。其福岂有伦匹哉。
苏轼金刚经云。昔有人受持此经。常以手指。作捉笔状。于虚空中写诸经法。是人去后。此写经处雨不能湿。亦不可思议处。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乘者车乘之乘。大乘谓菩萨乘。阿罗汉独了生死。不度众生。故云小乘。唯能自载而已。缘觉之人为中乘。如车乘之适中者也。菩萨为大乘。谓如车乘之大者。普能载度一切众生也。此经欲普度众生故。为发菩萨大乘者说。发乃起发。谓起发此以济度众生也。
最上乘者。佛乘也。佛又能兼菩萨而载度之。则在大乘之上。故为最上乘。
然此经为大根者说。岂拒绝于小哉。孔子云。夫妇之愚不肖。可以与知与能。故又云皆得成就。谓诸凡小乘。皆载此乘。共登佛顶耳。如来无上菩提智悲无量功德。只在担荷二字。担荷者。不属别人。即是如是人等。如如不动。便能担荷得起。若生种种诸见。谓我有智慧。照破烦恼。便落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决不如是。
小法者。小乘法。便是有余涅槃。安得法华授记也。
人我众生寿者。不曰相而曰见。由粗入细。见分属内。相分属外。有粗细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