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如是解(20/36)
别。
若有此经。譬如摩尼宝珠。瑞光辉焕。即此处即是如来真身舍利宝塔。非重此经也。重此听受诵读也。此持经者。所当自有闻思修慧。缺一不可。文字云乎哉。解脱之性。巍巍高显。故云是塔。华香散处。开敷知见。熏植万行。即法界性。自然显见于其问耳。
书写是手具般若。属身根。受持是心具般若。属意根。诵读是口具般若。属舌根。皆自利事。为人解说。是利人事。到利人则法施极。则为担荷如来之大事。
列子。周穆王时。西极有化人来。王与同游。及化人之宫。若屯云焉。视王宫榭。如累块积苏。此虽寓言。与佛庄严塔庙。其理不异。西极化人。非古佛乎。记之备考。
肃宗问忠国师。百年后须何物。师云。与老僧作个无缝塔。帝不会。天童颂曰。孤迥迥。圆陀陀。眼力尽处高峨峨。可知即为是塔。不是七级浮屠。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销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分经中。专为破罪而言。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何以今世尚能持诵。政第六分中能生信心种诸善根者。故能生净信。持诵此经也。持经即见清净本心。造罪由心造。罪性本空。心灭罪亡。宿业何有。盖先世罪业。即前念妄心。今世轻贱。即后念觉心。故当得无上正等正觉也。为人轻贱。先世罪业即为消除。则轻贱亦是便益。此所以割截身体。亦不嗔恨。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阿僧祗.那由他。梵语。皆无数之谓。历无数劫。供无数佛。求福而已。不若持此真经。见我本性。永离轮回。五祖云。终日供养。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是故供佛功德。虽百分.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之多。皆不及持经功德之一分也。所比功德。不以他人所得之功德比之。即以如来自己供养诸佛之功德比之。乃愈见其亲切。梁武帝造寺布施供佛设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