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如是解(25/36)
如来说法。常指恒河为喻。有如是沙等恒河者。谓一粒沙为一恒河也。佛世界者。谓一凡夫世界。必有一佛设化。故凡夫世界。皆谓之佛世界。黄檗云。佛说是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蝼蚁踏践。沙亦不怒。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泥臭味。沙亦不恶。此心即无心之心。众生与佛。更无分别。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以此心起念时。便属妄根。自佛观之。则有形相矣。有形相故。可得而知也。若寂然如虚空。则无得而知矣。且所谓他心通者。谓彼既起心念。则可得而知也。昔有人把棋子于手中。令他心通者观之。则知其为棋子。以己知为棋子故也。然己则不知其数之多寡。使彼言之。则亦不知其数。以己不知其数故也。如佛者。岂止他心通而已哉。故无量众生。一起心念。皆悉知已。妄心即非心。觉妄之心亦为非心。本无妄念。不起妄心。是自性本心。故云是名为心。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心意构逗。随时流转。故有三世。若悟真一之心。即无过去现在未来。若有过去心可灭。即是自灭。若有未来心可生。即是自生。既有生有灭。即非常住真心。即成六十二种邪见。九百种烦恼。
过去未来现在三心。皆不可得。即此是为非心。亦即此是名为心。种心之心属妄。非心之心属真。为心之心则真妄混一。即中道也。
二祖云。觅心了不可得。初祖云。与汝安心竟。此能觅之心。即了不可得之心也。与安心。岂非是名为心乎。可以知心之义矣。
昔妙吉祥菩萨见一人云。我造杀业。决堕地狱。如何救度。菩萨教之谒佛。佛曰。汝造杀业。从何心而起。为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若起过去心者。过去已灭。若起未来心者。未来未生。若起现在心者。现在不住。三心俱不可得故。即无起作。无起作。于其罪相。何所见耶。心之自性即诸法性。诸法性空即真实性。汝不应妄生怖畏。是人闻佛说法。即悟罪业性空。不生怖畏。
罗山问岩头。起灭不停时如何。头咄云。是谁起灭。天童颂云。纷纷起灭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