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如是解(29/36)
宝。
汤若望曰。欲明地球之广。当论经纬一度为几何里。今约二百五十里为一度。乘以周地之数得九万里。佛氏乃云。须弥山上至忉利天。下至昆仑际。又云。四天下皆有一须弥山。则塞满地球不能容也。此理极是。然儒曰。共工氏头触不周山。又曰女娲补天。释与儒皆寓言耳。未偏废也。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实无众生得灭度。前已两见。皆在菩萨分上说。至此。专在如来分上说。所以示菩萨也。众生本来寂灭。实无有待如来灭度。若如来欲灭度众生。是于本寂灭之众生上。添出我人等相。而曰我当度众生。岂其然乎。
作念字。最是病根。墨子曰。兼者大利之所生也。别者大害之所生也。有利兼爱之心。便是作念度众生处。此未达一间之论。世儒不知。以墨为佛。取笑孟轲氏矣。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如来既无我人等相。云何有时称我。又有时称凡夫。此所谓随举随扫也。上言我与凡夫。是谓举。下言我与凡夫。是谓扫。与其扫之。曷若不举。盖不举。则无以明其理。譬如过渡而不用筏者也。不扫。则恐人泥其说。譬如到岸而不登。乃住于筏上者也。此所以必举之。而又必扫之。凡夫着我相故有我。如来不着我相故无我。着四相即是凡夫。离四相即非凡夫。
孔子得力曰毋我。释氏得力亦曰无我。我之为病。不特以色声求者为有我。即说断灭者亦为有我。比之孟子求在我者。深矣。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第五分已言此意矣。恐须菩提执相之病未除。故又作此问。且欲明无断灭相。先从有相者徴之。空生疑谓肉相非真。固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然法.化非二。似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