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如是解(30/36)
欲观如来者。亦不必离三十二相也。以无实无虚。即如是之心。如是之法。此固大阿罗汉之解也。佛恐众生不达空生之解。但执应身相好以观如来。故又以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难之。而空生即悟复云。不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也。
转轮者。如轮之转。以照四天下。故名转轮圣王。其色身亦具足三十二相。虽修好众相。即是心有生灭。生灭心多。终不是清净本心。佛乃说偈以证之。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音声色相。本自心生。分别之心。皆落邪道。若能见无所见。闻无所闻。知无所知。证无所证。邪正都冥。方见如来。上言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故我相者不可着也。我相每从色声而入。即是邪道。非观自在菩萨之道也。故曰。不能见如来。华严经云。色相非是佛。音声亦复然。亦不离色声。见佛神通力。佛法不离处。便是不即处。若离却色声。又于何地觅如来。
此偈不能见如来。与后偈作如是观同意。阴符经曰。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
老子曰。不见可欲。孔子答回问仁。以视为首。朱氏云。求于心须目在。佛氏之学。以观门为最。故屡及之。
此偈反言以见性。盖道之微妙者。非言说可及。佛之所谓禅。即儒之所谓仁。道之所谓丹。皆不可说也。
孔子终日言仁。曰为仁。曰不违仁。曰好仁。曰近仁。曰鲜矣仁。终未言仁是何物。故曰。子罕言仁。道家玄牝守中。终未言丹是何物。此偈曰。以色见。以音声求。不能见如来。终不能言如来在何处。后偈言。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终不能言无为是何法。微乎。微乎。非颜回.庄周.须菩提。不能解此。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二十分中。言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恐人过执。反堕顽空。故又深一层。说如来虽不着色身。然不可作离色身一念。若作是念。便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