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如是解(35/36)
。曰中道观。观至中道。非寂非照。如如平等。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僧谓之比丘。尼姑谓之比丘尼。居士谓之优婆塞。道姑谓之优婆夷。一切世间之人。及天上之人。阿修罗神。乃六道中之三道也。此照应首章与大比丘众等语。闻佛所说。具闻慧也。皆大欢喜。具思慧也。信受奉行。具修慧也。至理无言。真空无相。说是经已。仍归无言。诸色天人。终归无相。金刚之义尽矣。
皆大欢喜。是佛法普度广大结愿处。凡人有得则欢喜。佛法无得故为大欢喜。凡人具足则欢喜。佛法具足非具足故为大欢喜。皆大欢喜。则人人菩提。人人彼岸。人人涅槃也。不独摩顶受记为欢喜。即为人轻贱亦欢喜。不独福德不可思量为欢喜。即割截身体亦欢喜。道川颂曰。如客归乡。如子见娘。是为如是大道场。
按。是经开首。便说如是两字。中间节节。皆诠如是义。故总结全经。则曰作如是观。如是观者。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更为了彻。禅之正谛不过观照而已。心经开首。即曰观自在菩萨。易曰。观盥而不荐。道德经曰。内观其心。心无其心。阴符经曰。观天之道。又曰。机在于目。孔曰。观其所由。颜曰。瞻之在前。孟曰。莫良于眸子。庄曰。冥冥之中能见晓焉。观之一法。原为入禅机窍。故木经人我等见皆曰见。佛法等眼皆曰眼。如是观则以不观为观而无不观。如如不动。诸法如义。即其所为观也。故曰作如是观。乃妙智正觉。
金刚般若全经之宗旨也。每见诠道之书。皆以起首为结证。如中庸天命之谓性。末则曰上天之载。上论曰时习。末则曰时哉时哉。大学曰明德。通篇总是明德于天下。孟轲曰仁义而已矣。通篇皆是仁义。又何疑此经如是起首。不如是结束乎。由此言之。则四句偈。即以此当之。何尝不是自此偈出。佛再无言。阿难再不问。皆大欢喜。佛与凡夫。皆如是人。全经皆如是说。
金刚经如是解(终)
长白山樵李化熙阅注经即说偈曰
瞥尔无明 惑业蔓延 于真空中
诸法炽然 转大法轮 尘霾尽扫
妙高峰头 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