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部旨上(4/17)
非菩萨。
△二答住。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佛之所以印证空生者。因其所见不谬也。至于求至护付工夫。曰云何住降。则又局在小乘见解矣。意谓我空生已能安住偏真矣。今又应如何弃去万缘得安住实相耶。我已视四生如桎梏而降伏四住矣。今又应如何降伏无明耶。佛知一切小乘保证已来。未堪加大。第与弹诃而已。今空生既见希有。顿发大心。堪以大空开拓小空。大智扩充小智。故直反其所问而进之曰。汝向视四生如桎梏。欲离生降心。乃小乘境界也。今既发大心。当改途易辙广度众生。万是降心。而度生处必须离相。此竟将圆乘大任。一肩付与空生。使其转教。正加者加于可加时也。即汝向来沉空住寂执守偏真。亦小乘境界也。今既求作佛。亦不可守定故武。当广行六度。方是安住。然行六度时。又不可着诸法相。须从无住本立一切法。则行行皆全性起修。与虚空等。此又将大乘妙行。而勉进空生。正付与财物一任出内取与也。乃如来时时欲诱小乘向大。始于今日得其机宜。故一并付予。此两答的是般若会上付财令其转教也。至于以身相果法重重勘验而引进之。是使诸法融通。汰尽余疑。皆入衍门矣。此广略等释中皆先降后住者。在空生向来沉空住寂。故问亦急于住理而后于降心。在如来因其发心向大。贵乎先历事行而住理自在其中。故亦反其所问。而先降后住。非降心文略。安住文广之谓也。
△二广释住降离相二。一以果法验明降心离相二。一举身相验明二。一明身相俱非。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已上空生发问。如来委答。理虽明了。未知当机领与不领。故换一问头。如探竿影草以验试之曰。因中度生离相。果上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