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报应部上(3/13)
殿坐。僧道四夷不可胜数。使者入见。文策最在后。一一问在生作善作恶。东西令立。乃唱策名。问曰。作何善。对曰。小来持金刚经。王闻合掌。叹曰功德甚大。且放还。忽见二僧。执火引策。即捉袈裟角。问之。僧云。缘公持经故。来相卫。可随烛行。遂出城门。僧曰。汝知地狱处否。指一大城门曰。此是也。策不忍看。求速去。二僧即领。至道有一横垣塞路。僧以锡扣之。即开。云可从此去。遂活(出报应记)。
柳俭
唐邢州司马柳俭。隋大业十年。任岐州岐阳宫监。至义宁元年。坐诬枉系大理寺。俭至心诵金刚般若经。有两纸未遍。不觉眠。睡梦一婆罗门僧。报云。檀越宜诵经。令遍即应得出。俭忽寤。勤诵不懈。经二日。忽有敕唤就朝堂放免。又俭别时。夜诵经至三更。忽闻有异香散漫满宅。至晓不绝。盖感应所致也。俭至终计诵经。得五千余遍(出法苑珠林)。
萧瑀
萧瑀。梁武帝玄孙。梁王岿之子。梁灭入隋。仕至中书令。封宋国公。女炀帝皇后。笃信佛法。常持金刚经。议伐高丽。不合旨。上大怒。与贺若弼高颎同禁欲置於法瑀。就其所八日。念金刚经。七百遍。明日桎梏。忽自脱。守者失色。复为着至殿前。独宥瑀二人。即重罚。因着般若经灵验。一十八条。乃造宝塔。贮经檀香。为之高三尺。感一鍮石像。忽在庭中。奉安塔中。获舍利百粒。贞观十一年。见普贤菩萨。冉冉向西而去(出报应记)。
赵文信
唐遂州人赵文信。贞观元年。暴死。三日后还苏。自说云。初死时。被人遮拥驱逐。同伴十人。相随至阎罗王所。其中有一僧。王先问云。师在世修何功德。师答云。贫道从生以来。唯诵金刚般若经。王闻此语。忽即惊起。合掌赞言。善哉善哉。师审诵般若。当得升天。何因错来至此。言未讫。忽有天衣来下。引师上天去。王复唤遂州人。前曰。汝在生有何功德。其人报言。臣一生以来。不读佛经。唯好庾信文章集。王言。庾信是大罪人。见此受苦。汝见庾信。颇识否。答云。虽读渠文章。然不识其人。王即令引出庾信。乃见是龟身。王又令引去。少时复作人来语云。我为生时好作文章。妄引佛经。杂揉俗书。又诽谤佛法。谓言不及孔老之教。今受罪报。龟身苦也。此人活已。具述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